用玻璃球煮咖啡,一定要睡飽再來煮喔。
塞風(Syphon,或稱爲虹吸式咖啡)是非連鎖咖啡館裏常見衝煮咖啡的方法,這種萃取法特別適合單品咖啡(如曼特寧、藍山等)。周間的早上總是睡眼朦朧地打理早餐,幾乎都使用方便快速又耐摔的摩卡壺來煮咖啡;塞風壺非等到放假日,有精神有閒時間才操作。或者有客來訪時,拿來舞弄一番,既有視覺效果,又增加了聊天的話題。
先介紹使用塞風壺煮咖啡的必備傢俬(大家自己看圖連連看):玻璃圓球(下座)、小瓦斯爐(傳統用酒精燈,我覺得危險了點,就把摩卡壺的小瓦斯爐挪來用)、不鏽鋼濾心、濾布、最右邊帶有管狀的玻璃是上座。另外還要準備的竹製的攪拌匙與微溼的抹布。
通常使用重烘焙的咖啡豆。
煮出三杯份所需的量約35——40g的咖啡豆,中度研磨即可。(因萃取的時間較久,無須像摩卡壺或espresso機一樣磨得那麼細。)
將不鏽鋼濾心放在濾布中央,拉緊濾布上的兩條細細面線,束口。
翻面過來就是這樣,作用是爲了擋住咖啡渣,僅讓咖啡液通過。
把濾心放入上座,濾心中央的彈簧和鉤子放入上座底部的管子。
濾心可要正正地貼著上座底部。
通過管子的濾心彈簧會垂一段出來,但這樣還不夠,大家注意看珠煉的上端有個金屬小鉤。
抓住珠煉往外拉,注意:小心而穩定的施力,令小鉤可以扣住管子末端的邊緣。
注(熱)水到下座(冷水也可以,要燒很久就是了),下方開火(瓦斯爐或酒精燈)加熱。(壺上分別有3杯/5杯份的畫記),我們家這組塞風壺可煮到五人份,除了朋友來訪會用到,平時魚桑和我都是煮三人份。
一開火就要把上座斜插入下座,以免溫差過大造成玻璃碎裂(注意:橡膠圈抵住下座的壺口就不會掉下來;珠煉應浸入下座水中)。
待下座的水燒滾,就把上座扶正,插穩(橡膠圈得穩穩封住下座開口)。
等上座裏的滾水滾到沒有氣泡(空氣都蒸發了),倒入研磨好的咖啡粉。
用竹匙輕輕撥散咖啡,使熱水能很快地滲入咖啡粉,攪拌時間約1分鐘。
有些咖啡達人相當講究攪拌的技巧,有的說要以劃十字的方式,有的說要劃圈圈,老實說我覺得沒什麼差耶。只要咖啡豆夠新鮮,能煮出像這樣細細的泡沫,就知道這咖啡大概不會難喝到哪裏去。
江湖中有傳言:咖啡下降到下座後,留在上座的咖啡渣要能堆出小山丘的形狀纔算煮成功。不好意思,反骨的我覺得沒那麼神祕,想要堆出小山丘,就在最後攪拌時,把竹匙沿著上座的邊邊均勻劃圈,直到咖啡液全部被吸回下座就可以了。不信?繼續看下去。
上座煮咖啡的時間約1——2分鐘,煮太久不會讓咖啡更香濃,只會把豆子裏的雜味煮出來,務必注意時間。將微溼的抹布包在上下座之間,移去火源,溫度的下降會使上座裏萃取好的咖啡液通過濾心,流回下座。(注意:抹布太溼會使壺體溫度下降太快,有時甚至會造成破裂。)
想要堆出小山丘的朋友,在咖啡液下降的幾秒鐘裏還是要保持劃圈圈。
咖啡液被吸往下座的速度很快,就是幾秒鐘的光景。
留在上座的咖啡渣有像小山丘吧,練習幾次就可以堆出來,沒什麼難的。
接下來要分離上下座,抓穩上座(感覺燙的話可用抹布隔著,但要小心別滑手),同時按好下座提把,一邊搖晃上座,一邊往外拉。
總算煮好了!一路看下來,現在大家可以理解爲什麼一開始我就說務必睡飽再來用塞風了吧^_^||
配上抹了清爽奶油的司康,超棒!
或者搭著塗滿果醬的法國麪包也很幸福(明天就來介紹果醬好了)。
沒有出遊計畫的週末,睡飽飽,起牀慢慢煮咖啡,就是美好的冬日晨光啊。
悠哉完別忘了清洗器具(當然還是煮婦的工作囉),濾布洗淨後務必晾乾才收起來,若天天使用,則通常會"養"在清水裏。另外,清洗後的下座倒著鎖進箝鋏(即開口朝下),一來容易風乾,二來不落灰,這是煮婦偷學咖啡館裏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