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莫名被“咖啡致癌”的謠言刷了一波屏,闢謠的文章也在繼續刷屏。
其中一篇流傳甚廣,最重要的結論之一是,一天喝10公斤咖啡,相當於28杯中杯咖啡,纔會達到致癌的量。
很多人一看,哇塞,有國際期刊的數據,有非常專業的計算,還有這麼直觀的28杯星巴克做參照,簡直完美。
於是,很多媒體也引用28杯星巴克的數字,畢竟這比長篇大論的文字好理解、好傳播。
很遺憾,雖然講得煞有其事一般,但這段話一定是外行人寫的,說不定是從百度貼吧或者知乎上面抄過來的。
而28杯星巴克,就是個錯誤。
28杯星巴克是個錯誤,28杯Costa也是個錯誤,280杯星巴克+Costa還是個錯誤。
爲什麼?
因爲致癌物沒有閾值(安全劑量)!
2.6-16微克的那個數據並非最低致癌劑量,而是TDI,即每日耐受攝入量,主要用於描述污染物,例如重金屬。
TDI的意思可以理解爲每天喫這麼多不會有事,即使超過TDI也只是有一定風險,並不等於真會生病,因爲算TDI的時候還留有餘地。
由於錯誤的將TDI理解爲致癌劑量,因此後面的所有推理、計算都是瞎掰,堆再多的文獻也沒用。
當然,我同意“咖啡致癌”是誇大其詞。
爲什麼沒有閾值?
很通俗直觀的解釋就是,你明知道抽菸可以導致肺癌,但你無法回答,每天抽多少煙會得肺癌,抽多久會得癌。
你明知道喝酒可以導致肝癌,但你無法給出一個精確的量,每天喝多少會肝癌,喝多久會得癌。
有的人抽菸喝酒一輩子都沒得癌症,有的人從不抽菸喝酒也會肺癌、肝癌。
因此得肺癌的菸民你也不能說就是因爲抽菸才得肺癌,對吧?
但是通過統計分析,能看到抽菸和肺癌非常明確的關聯性,因此科學的解釋就是,抽菸可以增加肺癌概率。
還記得“紅肉致癌”嗎?當時的科學結論就是,每天多喫一兩加工肉製品(例如香腸),結直腸癌的概率增加20%。
那是不是不喫任何加工肉製品就不會得結直腸癌呢?這個嘛,你想得倒挺美。
同樣,你可以說人體攝入丙烯酰胺會致癌,但你無法確認,具體攝入多少量的丙烯酰胺就一定會患上癌症,同樣也無法保證不攝入丙烯酰胺就絕對不會患上癌症。
說到底,癌症就是個概率,更直接一點說就是有運氣成分。
致癌物到底應該怎麼看待?
1,首先應該看定性的結果,也就是它是否真的會導致癌症。
2,接下來應該看,這個致癌物的量到底有多少,有沒有限量標準等參考值,致癌概率需不需要擔心。
3,然後應該看看主要矛盾在哪,因爲你可能希望控制這種致癌物的攝入量。
4,最後還要看看利弊權衡,也就是你喫進去這種致癌物的同時,你還獲得了什麼,有無必要冒這個風險。
最後
其實“咖啡致癌”真的屬於恐嚇公衆,每天喝幾杯真不用擔心。
但如果用“每天喝28杯星巴克才致癌”來安撫公衆無疑也是不對的,“喝28杯才致癌”不對,“喝280杯才致癌”也不對,“喝星巴克才致癌”不對,“喝雀巢才致癌”也不對,總之,用一個謠言去澄清另一個謠言,怎麼看都像是在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