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G7黑咖啡與有趣的越南咖啡壺 越南滴漏咖啡怎麼喝才正常?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越南咖啡豆 > 2024-06-03 11:48:47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老實說,我雖然很喜歡喝咖啡,但是對於細節真的不是很在乎,我完全忘記中原咖啡 G7 是越南產的。只記得以前都是喝前公司那種現磨咖啡機的黑咖啡,不知道是機器太爛,還是豆子太便宜,儘管水都調成1/4了,泡出來還是很清,不過免錢的加減喝。平常就買各種2合一撐著喝,直到同事團購G7黑咖啡之後,我幾乎就只喝這種咖啡了。而且現在G7已經普及到大街小巷幾乎都買的到,入手難易度整個大減。
     
    G7黑咖啡別看它小小一包,泡出來的咖啡在香氣跟口感的濃郁度都遠勝一般國產的即溶咖啡,加上研磨的非常細緻,非常的好沖泡,倒到杯子裏熱水衝進去搖兩下就好了,突然想喝咖啡的時候真的是很方便。個人建議的沖泡量在200cc略苦,我最喜歡這個濃度放涼之後的味道,500cc也不至於會太淡,要加多少水完全看當天的心情 XD
     
    會弄到全套的越南泡咖啡工具,是因爲客廳電視櫃上面我擺的咖啡塔!有天舅媽來訪時看到覺得很意外,就問我要不要喝一下他們當地正統的咖啡,一個禮拜之後就送到我家了 lol
     
    原本就研磨好的咖啡豆,油脂非常豐厚——
     
    器具跟沖泡方法網絡上很多介紹就不贅述了,方法略有差異,只須注意先加少許的水把咖啡潤溼,然後才加入滿杯的水,這樣比較不會因爲咖啡粉瞬間漲大把濾孔塞住。爲了拍照特地把憤怒鳥換成威士忌杯,這種酒杯不知道能不能突然受熱,很怕它會爆掉…
     
    因爲是滴漏式的,約要等5——8分鐘才能喝,所以泡正統的越南咖啡要很有耐心,最好一開始的時候注意一下咖啡有沒有滴下來,旁邊有兩個塑膠小耳朵可以拿起來晃一晃,不然半個小時後還在滴…
     
    [ads-post]
     
    喝起來的味道很難以形容,至少我長那麼大,從來沒喝過,不苦、不澀、香氣濃郁又不是平常的咖啡香,不自己喝喝看,應該是很難理解。
     
    新老闆喝咖啡超講究,從曼巴的比例、水多個幾滴、離火多個幾秒、攪拌多久都斤斤計較,順便帶一些到公司用虹吸式的咖啡壺煮給大家喝喝看,大家的反應都是很奇怪的味道,不過可以接受。
     
    跟用傳統越南咖啡壺煮的味道相比,口感更加濃郁了(有點不像我認知的咖啡味),而且那特殊的風味更明顯。大家七嘴八舌後覺得那濃郁的味道是焦糖味(有點像牛奶糖),喝純咖啡也有糖味?是在研磨的時候就加進去了?或者是特種咖啡豆的特色,這就不得而知了。
     
    附註:
     
    原本一直覺得很麻煩的是咖啡滴完之後,咖啡壺要放哪裏,每次都整個加杯子拿到洗手檯去清洗。後來發現那個上蓋除了泡咖啡時蓋著用以外,也可以拿來當放在底部盛水,這樣就可以先優雅的喝完咖啡再處理咖啡渣了,之前怎麼那麼傻都沒發現 orz
     
    原來越南咖啡豆是這樣搞的阿 XD
     
    後來才發現越南咖啡粉這種特殊的風味是加了奶油下去炒,主要的原因是…越南雖然是主要的咖啡豆出產國,不過在種植跟烘培技術上實在是有待加強,爲了比較好入口,才加入奶油,滴出來的咖啡也加入大量的煉乳調和,順便掩蓋一些咖啡控所謂的雜味…
     
    基本上在國內也看不太到有人賣越南咖啡豆,主要都是G7這種即溶咖啡爲主,不過G7黑咖啡並沒有奶味。雖然略苦但我還滿喜歡的,只是市面上假貨充斥,公司也都有配備義式機,家裏咖啡也多到喝不完,已經不太買G7了,即溶式的咖啡最近都變成costco的二合一爲主。

 

2018-04-24 15:42:4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