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13個城市、400家門店、130萬客戶、500萬杯咖啡。
成立僅僅四個月的瑞幸咖啡團隊在5月8日的發佈會上宣佈正式開業,並公佈了這組數據。從成立到正式營業四個月,通過明星代言、戶外廣告、註冊即送、推薦再送……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用滴滴、美團等“前輩們”的打法,迅速攪動了久無波瀾的傳統咖啡市場。
當然,也引來了“瘋狂補貼能否持續”、“燒錢能否燒出一個咖啡品牌”的質疑。
宣佈正式開始營業的同時,瑞幸還宣佈了品牌願景和公司定位,並正式發佈“無限場景(Any Moment)”品牌戰略。
爲什麼相比於歐洲人均750、美國人均400、日韓人均200杯的咖啡消費量,中國大陸年人均咖啡消費量僅有4、5杯?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將原因歸結爲兩大痛點:價格高、購買不便。而瑞幸咖啡的願景就是“做每個人都喝的起、喝的到的好咖啡”,公司的定位則是“新零售專業咖啡運營商”。
“我在這裏要糾正一個誤區,我們不是咖啡外賣品牌,純外賣不等於新零售。” 錢治亞在發佈會上強調,這也是爲什麼瑞幸咖啡採取的是自提+外送,線上+線下的戰略。
業內普遍的一個觀點是:線下咖啡店是一個天然的社交空間,“醉翁之意”未必在咖啡,用錢治亞的話說,在那裏你的咖啡“是爲別人而喝”,而星巴克經常性的排隊場面雖然被一些人解讀爲“增強了儀式感”,卻也是“人等咖啡”的惱人體驗。
瑞幸咖啡則希望將咖啡深度植入辦公室、校園、機場、加油站等各種場景中,剝離掉咖啡身上所賦予的“社交負荷”,讓咖啡出現在“無限場景”之中,真正成爲一種日常消費。
“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消費場景是:在上班路上通過App下訂單,在離公司最近的門店取一杯就走。” 錢治亞希望營造出這樣的“日常感”。
爲了植入各種消費場景,單一形式的門店將會顯得捉襟見肘,瑞幸宣佈將開出ELITE旗艦店、RELAX悠享店、 PICKUP快取店、KITCHEN外賣廚房店四種店鋪,前兩種依舊可以充當社交空間,而後兩個則旨在追求覆蓋密度。畢竟,要實現客戶步行10分鐘到達門店和外賣30分鐘慢必賠的目標,店鋪分佈和開店密度是關鍵。
“我們的第一家外測店開在北京銀河SOHO二樓的一個角落裏面,剛開業時附近重慶小面的老闆就過來善意提醒:咖啡店開在這麼偏僻的地方肯定沒生意。如今,這家店一天的銷量超過了1500杯。” 錢治亞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大數據對於提高門店產能、降低門店成本的作用。
與此同時,瑞幸還有一整套門店系統用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智能選址系統可以根據外賣訂單配置最佳門店位置;智能派單系統可以提高每個門店的業務飽和,提高門店坪效。這一套“系統武器”或許就是瑞幸咖啡短時間野蠻擴張的祕訣所在。2月5號,錢治亞在面對媒體時透露要在5月底前開出500家門店,今天她宣佈已經有525家門店裝修完成,5月31號之前全部開門營業。
可以預見,在正式營業之後,瑞幸咖啡的擴張速度將有增無減。面對這種業內罕有的加速狂奔,業內最大的擔憂是它所引以爲傲的“冠軍品質“能否保證。雖然瑞幸主打高品質咖啡,並請來了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團隊來做口味的拼配,不過門店裏的一杯杯咖啡依然需要店內咖啡師來親手調製。
如何保證咖啡出品的穩定性維持不墜,如何短時間內培養出標準化的咖啡師隊伍,我們在發佈會現場並未能找到答案。
業內人士的另外一個擔憂,就是建立在高舉高打的品牌戰略、不計成本的補貼、無處不在的店鋪之上的商業模式能否成立。中國用戶的咖啡消費習慣是否會因此而發生改變。對於咖啡這樣一種需要高品牌認知的消費品,在口味未有明顯差異,品類未有明顯獨特性的情況下,長期的品牌投入必不可少,這意味着作爲一個新品牌,瑞幸咖啡的“燒錢遊戲”還要不能鬆懈地繼續下去。
與品類相對固定、品牌認知基本定型的咖啡相比,飲品市場對於新品牌就要“友好”很多。喜茶、一點點等新品牌可以通過獨創新品、新鮮玩法、社交傳播快速火遍全國。而且,相比咖啡,茶類飲品也是更日常的消費,商場中一家排隊的店就是最好的免費宣傳。
對於瑞幸咖啡的另一個質疑在於,品質、便宜、便利三個目標是否可以同時達到。據錢治亞透露,瑞幸選用的上等阿拉比卡豆比市面上普通的豆子貴至少30%,這顯然會帶來成本的壓力。而無處不在所要求的開店密度又是一個成本中心,當然還有30分鐘送到的外送成本。
很顯然,想要覆蓋線上線下所有場景的瑞幸咖啡必然會面臨“全線作戰”,在所有的成本平衡線上“走鋼絲”,這對於運營團隊的操盤能力無疑是巨大的挑戰。走出了“試運營”階段之後,這條“鮎魚”的生存考驗纔剛剛開始。(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張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