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灣的咖啡
臺灣爲在北迴歸線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加上有許多高山,本來就是十分適合咖啡生長的地方。1884 年英人引入在臺北三峽試種,日據時代,日人看臺灣氣候土壤適合咖啡,於是從國外引進“阿拉比卡”,在北部試種成功,在知本、瑞穗大量投資種植產量豐富。臺灣的咖啡最大的產量位於嘉義和雲林附近的山區,由於山區的海拔較高,且日夜溫差達10度以上,因而生產的咖啡豆品質也最佳,果實粒粒飽滿,果肉肥厚,口感香甜醇美,味甘、不澀、不苦、不酸,呈現出咖啡的美味。
肯尼亞的咖啡是它具有獨特、明顯的水果甜酸,許多人怕喝酸的咖啡,酸味種是很多人對肯尼亞咖啡共同的感覺。因爲肯尼亞咖啡大多來自小咖啡農,栽植在各種不同環境上,每年遭逢不同的氣候、雨量所以有明顯的水果酸,帶來各種鮮明又獨特的味道,它的酸味像水果般。
〈3〉印尼咖啡
主要產地有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及蘇門答臘島,其中蘇門答臘島所產的“
曼特寧”最爲有名。味道苦而濃郁也有甜味豐富醇厚,潤滑的口感,獨特的風味至今仍受許多人的喜愛。
四、心得感想
平常喝咖啡,通常一般人比較不會注意到它的來源產地,影響咖啡的口味我們通常較容易想到咖啡處理的過程,但其實她的來源產地卻是大大的影響咖啡的生長和咖啡的口味。有些地方受到氣候影響,如印度受季風的影響,當地的咖啡比較酸,很多人聽到酸的咖啡會很疑惑,一般我們買的咖啡很少嚐到酸的味道,而且商店賣的咖啡會混合很多香料或糖,即使有帶酸味也不容易品嚐到它真正的原味。如果到專門販賣咖啡的商店,品嚐原味的咖啡,不見得所有咖啡都是苦的,有些不加糖是就會自然散發甜味。很多人認爲喝咖啡,外國產的才美味纔好喝,其實臺灣也有產咖啡,而且味道不澀,口感香甜醇美,味甘、不苦、不酸,呈現出咖啡的美味,臺灣的氣候溫暖溼熱,雨量充足又有高山的地形,原本就是適合生長咖啡的環境。環境是影響咖啡的主因,但是後天的人工處理也是重要的步驟,有所謂的水洗法等…,如此能夠調整原來味道的不適。最讓我佩服的是,巴西克服地勢較低的生長環境,發展出一套培養咖啡的方法,雖然
巴西咖啡的味道不是頂尖,在混合咖啡的產品中它是很好的基豆。
要介紹有關咖啡的資料,聽起來似乎很容易,哎呀﹗咖啡呀,不就是我們平常喝的那些嗎,後來蒐集資料後才發現原來咖啡也有那麼多的學問。要把咖啡的味道用文字表達出來,還是很難讓人體會,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多多品嚐各式的咖啡,比較各種不同的味道。 ─ 202 11陳怡婷
提到巴西,人們所聯想到的,不外乎就是足球、森巴舞、嘉年華,而不論是哪一項,都表現出巴西民族熱情的特性,不過,咖啡文化到也是巴西的一大特色。
雖然巴西出產的咖啡豆味道溫和平淡,也沒什麼特殊口感,市場上銷售量有也不是很好,但是它卻是我們所喝的香醇咖啡調配中不可缺少的材料,這也正是巴西會成爲咖啡出口量最大的國家的原因。而市場上有名的咖啡,大都屬混和咖啡,其中名氣較大的有拿鐵咖啡、愛爾蘭咖啡、藍山咖啡等。值得一提的是, 一般我們所說的咖啡名稱〈例如:聖多斯咖啡〉常常是出港口的名字而非產地,這一點跟一般人印象頗爲不同。
一直以來,每天早上一杯咖啡是我的習慣,其實我自己對咖啡本身沒有很特別的研究,所以,當我在收集資料時覺得很意外,沒想到咖啡也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不論土壤、氣候、地形等因素在在影響著咖啡豆的優劣,除此之外,收成後的咖啡豆,其加工方式,也影響了咖啡的口感、風味。
普遍認爲喝咖啡會提神,但也有人說除了咖啡因成分影響的因素之外,其實心理因素蠻大的原因吧!儘管如此,因爲習慣晚睡的關係,我早上總要喝杯香純的咖啡提神〈通常是拿鐵〉,不過我也聽說,根據醫學報道顯示,如果咖啡喝太多的話〈平均一天兩杯以上〉,年老時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所以,爲了以防萬一,還是節制點喝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