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
咖啡多少錢一斤?
無論是咖啡品牌連鎖店,還是獨立咖啡館,隨便一杯意式咖啡都賣到了30多元。對於大衆消費飲品而言,這個價格無疑屬於中高價位了。那麼作爲咖啡主要物料之一的咖啡豆種植者是否會成爲咖啡消費市場的大贏家呢?
答案可能會令人失望,在整個咖啡產業鏈中,咖農(對於咖啡種植者的稱呼,下同)不僅不是大贏家,而且可能還是最大的loser。因爲他們不僅是這個產業鏈中分配到最少的利潤,同樣還是最忙碌的。
今天,我們就藉此機會,向大家呈現咖農最真實的現狀。
從咖啡種植到一杯咖啡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咖啡豆經歷了種植、採摘、初加工、貿易、烘焙、終端的過程,在這個產業鏈中,最苦逼的可能就屬最前端的咖農了。
1、每年僅有產果一季
對於咖農而言,他們主要做得事情是種植與採摘。
以我國雲南爲例(雲南是我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地區,佔到我國咖啡總數的95%之多),一株咖啡樹從育苗到結果需要3年時間,3年後每年會結出咖啡果,但是一年只產一季。我國雲南咖啡基本都在每年的11月份結果採摘,一直採摘到第二年的2、3月份。
由於咖啡每年僅產一季,意味着咖啡產量相比其他一年多季的經濟作物低很多。
2、每季產量有限
雲南無疑是受到大自然眷顧的地方,這裏人傑地靈,可種植的經濟作物很多,且價值都較高,因此選擇種植咖啡的土地一般都不肥沃。同時,由於早年咖農一味追求產量而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目前咖啡農地更加貧瘠。綜合以上兩點,使得雲南咖啡畝產相比其他國家咖啡較低。
目前雲南咖啡豆每畝每年平均產量在100公斤左右。
3、多種植低價值咖啡
咖啡屬於舶來品,咖啡種植技術同樣也屬於舶來品。我國雲南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才大規模種植咖啡。但由於咖啡種植技術落後,選擇雲南咖農多選擇卡蒂姆品種種植(該品種抗病性較強,咖啡樹存活率高)。與卡蒂姆品種容易種植所對應的是該品種經濟價值的低。
以經過初加工的卡蒂姆咖啡豆爲例,一級豆價格前些年在20元附近徘徊,近些年直接跌至15元附近,最後分到咖農手上只能只有10元/公斤。
如果參考咖啡豆畝產量100公斤的話,就是說一個咖農每畝產值僅1000元,一個擁有10畝咖啡地的咖農每年僅能收入1萬元。
4、無法機械化運作
咖啡主要種植在山坡上,與茶葉相似。由於複雜的地勢,使得咖啡種植與採摘無法做到機械化,基本全部人工完成。
如果說在種植季對於人工需求有限,但一旦到了採摘季就需要僱傭大量的短工幫助採摘。在目前雲南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的今天(目前雲南短工日薪在100元一天左右),這已經成爲了咖農很大的成本。
如果說咖啡豆產量少、經濟價值低,人工成本逐年上漲等是咖農們的要面臨的現實問題,但真正讓他們感到“生無可戀”的是對咖啡產業的絕望。
看似30元一杯的咖啡,但咖啡種植者可能僅能賺到0.2元。
這個數字如何而來?
一杯普通的咖啡一般需要15克咖啡豆,以每公斤10元來計算,咖啡生豆的價格僅有0.15元。
絕望之後就是砍樹
由於咖啡豆價格下跌,售價可能都填補不了人工採摘成本。因此在雲南,已經有部分咖農直接把掛滿咖啡果的咖啡樹直接砍掉。對於這塊土地,咖農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荒棄,要麼選擇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我們一直強調,巴西的咖啡豆並不一定代表是好咖啡,雲南的咖啡豆也並不一定代表是壞咖啡。
雲南有着衆多優秀的咖啡企業,爲了捍衛雲南咖啡產業,他們一直堅持着,生產着各種咖啡產品,有咖啡粉,有速溶,有掛耳包,有烘焙豆,有現磨咖啡,有膠囊咖啡等等。而他們的咖啡豆都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咖啡豆——雲南小粒種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