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藍瓶咖啡?一個由手推車開始的藍瓶咖啡的創業故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品牌 > 藍瓶咖啡 > 2024-06-03 04:12:18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相傳在十七世紀末期,土耳其軍隊席捲了東歐和中歐的大部分地區,於1683年抵達維也納。維也納人圍困絕望,急需一名使徒,越過土耳其線向附近的波蘭軍隊求救,會講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的弗朗茨·喬治·科爾什奇奇(Franz George Kolshitsky)接受這一危險任務,經過一系列冒險,科爾希奇基勇敢的完成了此任。
     
    土耳其人被迫趕出城市,留下了所有的東西,包括被認爲是駱駝飼料的奇怪袋子。科爾希茨基在阿拉伯世界居住了好幾年,知道這些咖啡是一大堆咖啡。科爾希茨基利用維也納市長獎勵給他的錢買下咖啡,開了中歐第一家咖啡館(藍瓶),把咖啡帶到感恩的維也納。
     
    319年後,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一個桀驁不馴的自由職業音樂家、咖啡瘋子,對於市場上的可以買到的咖啡和陳舊又過度烘焙的咖啡豆感到極度的厭倦,決定自己開在家烘焙機,向人們提供那些正在呼吸的新鮮咖啡豆的真正味道。
     
    他制辦了一臺6磅重的烘焙機,併發出一個歷史性的誓言:“我只售賣烘焙出爐不超過48小時的咖啡給我的客人,讓他們可以享受咖啡豆最美味最巔峯的時刻。原料用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最美味的咖啡豆,選擇最好的咖啡種植來源”。
     
    爲了紀念科爾希茨基的英雄事蹟,他用了他曾用過的“藍瓶咖啡”命名了他的咖啡店,開始了超級咖啡史上另一個章節。一個源自歐洲第一家咖啡店的店名,由此看出創始人James Freeman對這一品牌寄於的野心與厚望:一家開創先河的咖啡店!
     
    2014年 2 月,藍瓶咖啡於東京開幕,從舊金山起家,有“咖啡界 Apple”之稱的藍瓶子正式走向國際,風潮席捲各大媒體和社羣網站,舊金山、紐約及東京的店面成了觀光客朝聖的景點。究竟,是怎樣的人文風潮,帶出藍瓶咖啡這般細膩嚴謹的咖啡文化?
     
    ▲我知道,藍瓶咖啡已經不同了,當初那個從奧克蘭拖車上一杯一杯苦熬出來的手衝咖啡,如今要告別當初在舊金山站穩腳跟的第一個地方。
     
    “第三波咖啡浪潮”(Third Wave of Coffee)
     
    在舊金山,由藍瓶咖啡領軍的“第三波咖啡浪潮”,開闢了優質小衆咖啡的新紀元(至少在初創階段是維持小衆市場),將舊金山向來引以爲傲的獨立手作、小量生產、當地即食的概念,徹底融入咖啡產業之中,或許,也可說是將咖啡融入一種在地、工藝的精神。
     
    相較於第一波即溶咖啡代表的咖啡速食文化、第二波由星巴克、Peet’s 等咖啡連鎖店掀起的深度烘焙咖啡和都會咖啡館文化,第三波咖啡浪潮強調隨著品種、產區、氣候、處理與衝煮方法的不同,每一支咖啡豆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
     
    此外,有別於過去流行的重烘焙法,藍瓶咖啡多半以淺中焙帶出頂級豆子的清亮酸香與水果韻味。這樣的改變正中舊金山人挑剔的味蕾,以“品酒”的嚴謹手法和慢飲態度看待咖啡,徹底改革了世界的咖啡觀。
     
    從東灣到舊金山──藍瓶咖啡的創業路
     
    舊金山是全美獨立咖啡品牌最密集的城市,也是大型連鎖咖啡店比較難攻城掠池的一線城市。客觀條件上,舊金山房租全美居冠,開店成本極高。而人文條件上,舊金山憑藉著 60 年代的嬉皮文化,加上遷居北灘的意大利移民,孕育出標榜義式或美式烘培的嬉皮咖啡酒館、人文咖啡店等,再加上今日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精品咖啡館,使得舊金山一直是咖啡浪潮的重鎮。
     
    早在 1966 年的東灣柏克萊(Berkeley),就有連鎖咖啡品牌畢茲(Peet’s Coffee & Tea),堅持鑽研沖泡品質絕佳的咖啡、適度展店,保有社區型咖啡店的作風,極符合舊金山的人文特質。
     
    東灣對於舊金山的飲食和咖啡版圖影響甚鉅,藍瓶咖啡的誕生地便是一座緊鄰柏克萊南邊、過去以藍領階級爲主的城市──奧克蘭(Oakland)(注一)。
     
    (注一:藍瓶咖啡 2002 年創始據點,位於現今奧克蘭Temescal Alley 墨西哥餐廳 Dona Tomas 的後方,無實體店面。)
     
    奧克蘭是北加州非裔民族分佈最密集的區域,工廠、倉庫和廢棄土地較多,與房價和購物稅極高的柏克萊相比,有如紐約哈林區與曼哈頓的天壤之別。藍瓶咖啡的創業故事,因而帶著些舊金山現代版淘金夢的成分。
     
    2003 年的12 月13 日,創始人James Freeman在奧克蘭用拖車賣了一年半的咖啡,累積了口碑,終於實現賣咖啡以來最大的夢想──進軍舊金山。
     
    ▲渡輪大廈的藍瓶咖啡店面。”The Ferry Plaza market was my graduate school, my gymnasium, my think tank, and my laboratory. Even though our drinks have never been more carefully prepared, sourced and roasted, we are at the point in our trajectory where our ambitions just don’t fit outside the Ferry Building on Saturdays.”
     
    初試啼聲的場所,選在舊金山的美食殿堂“渡輪大廈農夫市集”(Ferry Building Marketplace),在這個頂尖時尚的市集,進駐的攤販俱爲一時之選,對於藍瓶而言,不啻爲初試身手、累積經驗值的一線戰場。
     
    市場叫賣不比開店,James Freeman 一人校長兼撞鐘,每週六凌晨,他先到奧克蘭 Temescal(注二)的烘培場把各式咖啡器材“上貨”,再到對街的Thrifty Drugs 採購冰塊。海灣大橋上,許多東灣的小販也在此時趕著進城,交通壅塞,開著破舊標誌汽車的 Freeman 至少得在 6:30 前抵達渡輪大廈,才能在市集開張時準時迎客。
     
    (注二:Temescal 是奧克蘭(Oakland)最古老的街區,位於北奧克蘭,緊鄰柏克萊(Berkeley),此區廣納來自世界不同國籍移民,目前非裔居民仍屬大宗,近年來由舊馬廄改建的 Temescal Alley 爲新興文創聚落,頗受當地潮人喜愛。)
     
    有時碰上寒冷的陰天,生意慘澹,但每當 Freeman把咖啡交到客人手中時,那股分享美好咖啡的悸動,深深振奮了他。
     
    ▲典型的 12 月陰霾天氣,溼冷陰雨綿綿,人潮不如預期,不過當 Freeman 把第一杯手衝慢滴的單一產地黑咖啡交到客人手中時,那種和顧客親自互動,交手體驗美好咖啡時光的悸動,深深振奮了他。
     
    徐徐展店,邁向極致精品
     
    兩年過去,無數個獨自一人扛著儀器,從東灣跨向舊金山的路途好像不再那麼遙遠。他開始有幾個幫手,藍瓶也成了農夫市場裏最受歡迎的咖啡店。儘管有長長的隊伍,他仍堅持“杯杯手衝慢滴”、“絕不販賣烘焙放置超過48 小時的咖啡豆”。
     
    招牌“紐奧良冰滴咖啡”(New Orleans Iced Coffee),有他研發的祕密配方菊苣(Chicory)磨成的粉末,特殊的甘甜氣味和現衝冷泡的冰咖啡,火候拿捏和沖泡技術特別講究。漸漸的,Blue Bottle 成了舊金山人尋找高品質、好喝咖啡的代名詞。
     
    後來的故事你們大概知道了,藍瓶第一間實體Coffee Kiosk(咖啡座)2005 年在海思村(Hayes Valley)開幕,憑藉採用單一產地、新鮮有機的優質咖啡豆,杯杯手衝濾滴的精湛工藝,在競爭激烈的舊金山咖啡圈引領羣雄。
     
     
    藍瓶咖啡第一間正式規模的咖啡館,直到 2008 年纔在市區附近的 Mint Plaza 迎賓,店面仍不大,長條形 community table,無靠背高腳椅,展現藍瓶根源於街頭的獨特“立食”文化。
     
    放眼望去,四個日本製的大型虹吸壺(Syphon),明亮燦爛地一吸一吐,每次運作得花 16 個小時的冷滴式咖啡機、一整排手衝式咖啡器具。店員通常不會催促客人點餐,整個藍瓶文化就從和雅痞店員的眼神交流開始。
     
    2009 年,Freeman 回到“渡輪大廈”開了第三間實體店面,外面的咖啡攤販仍照常運作,但多了個建築內部的常駐點,滿足隨時想品嚐藍瓶的饕客。整個渡輪大廈只有兩間咖啡店,一間是Peet’s,另一間就是藍瓶。
     
    同年5 月,藍瓶大動作進軍SFMOMA(舊金山現代美術館),成爲推向極致精品咖啡之路的又一劃時代手筆。老闆娘 Caitlin Freeman 是個匠心獨具的糕點師傅,她推出的27 款SFMOMA 系列甜品,將安迪沃荷、馬諦斯、辛蒂雪曼等大師的經典作品,都幻化爲美味的藝術品。
     
    歷史性的抉擇
     
    對於不住在舊金山市的灣區居民而言,藍瓶咖啡釋出給其他通路的咖啡代理權十分珍貴,但在藍瓶站穩腳跟後卻忽然改變經營策略,一舉撤走所有通路的代理權,改於 2014 年4 月,推出方便攜帶的紙罐裝紐奧良冰咖啡,進軍有機連鎖超市 Whole Foods,結果市場供不應求,時常缺貨。2016 年4 月,藍瓶再推出原味的罐裝冷泡黑咖啡,目前在藍瓶直營店保證能買到。
     
    許多老顧客希望藍瓶Stay Small、Stay Local,不需進軍其他城鎮、迅速展店,也不需把顧客翻桌率作爲營運指標等等,以免遺失當初的純真與堅持。
     
    然而,2015 年 5 月4 日,Freeman 依舊寫下了藍瓶對渡輪大廈的告別文:
     
    “渡輪大廈市場的攤位是我畢業的母校、我的訓練場、我的思考搖籃和實驗研究中心。即使11 年走來,我們的咖啡仍如最初那樣細心的採集、烘培沖泡和精心準備,現在卻步上這條軌道的一個臨界點──週六渡輪大廈外的市集攤販,再裝不下藍瓶咖啡懷抱的雄心抱負。”
     
    就在去年五月的某一天,我的友人跟我說:“這週六一起去喝藍瓶在渡輪大廈菜市場的最後一杯咖啡吧?”我知道,藍瓶咖啡已經不同了,當初那個從奧克蘭拖車上一杯一杯苦熬出來的手衝咖啡,如今要告別當初在舊金山站穩腳跟的第一個地方。
     
    這無疑是艱難的決定,身爲舊金山的一份子,我不知道藍瓶進軍世界的路程還有多漫長,或者是否有比東京展店更遠大夢想。我只知道,2015 年 5 月 30 日,舊金山渡輪大廈外的藍瓶攤位,賣出有史以來最多的咖啡,所得全歸非營利可持續性農業發展組織。
     
    久沒現身的 Freeman 親自煮咖啡,和客人寒暄,這樣的場景略顯生疏與感傷,和以往吵嚷活絡的市場情趣不同,卻是咖啡史上值得被永恆記住的畫面。我們也許尚未準備好,但藍瓶已走在前面了!

 

2018-07-11 18:34:5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