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處理法 > 2024-11-22 00:16:53
溼刨法(Wet-Hulling),也就是在生豆曬到一半、仍在含水率高達 30%~50% 的時候,就先進行種殼刨除,然後再繼續放著曬乾,以便解決乾燥時間過長的困境。如此做法由於乾燥時間縮短至兩到四天而已,咖啡豆的發酵期縮短,酸度也跟著降低許多,相對的濃厚度卻增加,焦糖與果香味明顯,甚至帶有藥草或青草香氣以及木質的氣味,此爲蘇門答臘特有的地區性特殊芬芳。
然而提早刨除種殼所帶來的影響是,生豆乾燥到一半沒了最後兩層保護罩(注:咖啡豆的四層護體:果皮、果膠、種殼、銀皮),等於脫光了衣服曬太陽一樣。溼刨法雖然解決了乾燥時間的問題,但相對的生豆遭到黴菌、真菌、酵母菌的污染機率也大幅提升。但矛盾的卻是,這些因素卻反而成爲打造曼特寧特別香氣的關鍵因素……
溼刨法帶來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所謂“羊蹄豆”機率變高的問題。由於生豆在還很潮溼的半軟階段用刨殼機去種殼,脆弱的軟溼生豆非常容易受到機械力壓迫而裂開、斷掉或刮傷豆表,而形成所謂的羊蹄豆、刮傷豆,致使生豆賣相變差。
蘇門答臘溼刨法,是源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咖啡豆處理工藝。這個地區所產出的咖啡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曼特寧咖啡啦,別稱叫“蘇門答臘咖啡”。
溼刨處理法在處理工序和風味表現上有什麼特徵?
通過溼刨法制成的曼特寧咖啡,低酸、低甜、高醇而且口感十分濃郁。它也是熱愛單品咖啡的小編最愛??
應該說,蘇門答臘溼刨法和曼特寧咖啡的產生是不可分割的。蘇門答臘島的氣候潮溼,而傳統的咖啡豆三大處理方法:日曬、水洗和蜜處理,對於日照條件要求都十分之高。於是,當地的咖啡製造者因地制宜,發明了這種獨特的製作方法。
下面,小編就來理一理步驟:
首先,每年3-5月、9-12月是曼特寧咖啡收穫的季節,蘇門答臘地區的農戶都會採收咖啡鮮果豆,然後去皮,將帶殼的果豆置入裝有當地山泉水的大容器中,並去掉飄浮於水面的瑕疵果豆。
然後,將沉入水底的優質果豆稍微清洗後取出,放進塑膠袋內,做一次”幹體發酵“,也就是讓果殼表面的果膠發酵增味。一般情況下發酵時間在12—36小時之間,發酵的時間越長,酸味就越重。
所以在收穫季節,你會見到蘇門答臘當地家家戶戶門前都攤著塑膠袋晾咖啡,這也是他們一年之中的主要收入來源。
最後,帶殼的咖啡豆被暴曬過後,含水率大約在30%—50%之間,豆體呈現半硬半軟狀態。這時,農戶們會將它們送到咖啡處理工廠進行”脫殼“,利用刨殼機來抹掉種殼。之後繼續裝入塑膠袋曬乾,加速乾燥的進程。
然後再過個2-3天,咖啡豆含水率脫幹到12%-13%,便是大功告成,前後大約耗時四天。
看過以上製作工藝,大家應該清楚了吧??溼刨法大大縮短了咖啡豆的發酵期,讓酸味也大大降低了,同時令焦糖與果香明顯,這也就是曼特寧咖啡經典的“地域之味”啦!
但是,這種製法離開了蘇門答臘島當地,也算不上正宗了,就像小編上面說的,蘇門答臘島的氣候決定了這種溼刨法是最優選擇。
而且溼刨法的缺陷也有不少,一是容易讓咖啡豆在刨殼過程中發芽,二是黴豆和瑕疵豆的產出更多,所以這也是曼特寧咖啡價格高的原因之一吧。
2022-06-19 14:01:31 責任編輯:未知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