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io虹吸壺怎麼安裝上壺?hario虹吸壺使用方法示範衝煮技巧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用品 > 單品咖啡衝煮器具 > 虹吸壺器具 > 2024-06-03 07:51:11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前陣子車友邀大家去欣賞咖啡店的table show,很少有人將Syphon端到客人桌上表演,
     
    器具跟程序複雜算是其中一個原因,老闆做了很大膽的嘗試。
     
    想想最近幾個月因爲懶得洗器具,都改用濾泡式煮咖啡,但透過濾紙吸掉油脂後,
     
    味道總是少了點脂香,經過這麼一趟後,又開始技癢,拿出傢伙玩玩。
     
    十幾年來看了不少老闆、同好分享他們的Syphon煮法,基本上除了幾項共識外,均有一套自己的見解,
     
    煮出來的咖啡也都不賴還多點個人風格,我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煮法。
     
    (我都在廚房煮,背景就忽略吧)
     
    1.選擇正確size的壺:
     
    大部分的人都是買3杯份壺,可以煮1~2杯咖啡(壺上刻度與臺灣杯不一樣),
     
    如果都只煮一杯,2杯份壺會更合適,因爲下壺殘留的水會更少,
     
    龜毛點就學會倒掉下壺的水(進階說明),那就無所謂了,
     
    依此類推,3-4杯就選5杯份壺。
     
    2.正確的水量:
     
    理想水量就是一杯8分滿的咖啡,一杯份倒入約1.3杯熱水,兩杯倒入約1.5杯熱水,
     
    多餘的水會被蒸發或被咖啡粉吸收。
     
    記得準備一條擰乾的溼布,擦乾壺身,
     
    壺身有水就直接加熱,會有爆裂的危險!要注意喔!
     
    ※跟著我14年的HARIO TCA-3絕版品,美麗的把座,以後就是傳家寶了XD
     
    2.酒精燈蕊的設定:
     
    酒精燈的火力取決於燈蕊,水平直視,燈蕊約高出1~2mm,蕊頭分散均勻後切平,
     
    這樣焰型纔會穩定均勻,這樣的焰尾應會局部接觸壺底,不是的話再依狀況調整。
     
    許多人會用瓦斯燈取代酒精燈,兩者各有優缺點。瓦斯燈的火力強,加熱快,火力能調整;
     
    缺點是灌瓦斯時間比酒精長,還要放置一晚讓氣壓穩定,
     
    另外是看不見殘量,有煮到一半沒瓦斯的窘境,一壺咖啡就報銷了。
     
    兩者都怕風,所以可以的話去作一個L型板擋風,不然就像我直接拿DVD空殼打開呈L型。
     
    3.磨咖啡豆:
     
    講究點就先剔除瑕疵豆(空殼豆、變形豆),依自己喜好一杯份12~20克,咖啡匙一平匙約10克,
     
    兩杯份以上得開始減量,約20~30克,這也跟下壺殘留的水有關。
     
    4.磨豆機的選擇:
     
    電動研磨方式有分“刀片切割”及“碾壓研磨”,
     
    碾壓研磨高速時易提高溫度,提早逼出咖啡豆的油及香氣,
     
    人稱砍豆機的“刀片切割”則無上述問題,聽說顆粒粗細不好調。
     
    更正一下,磨1~3杯量不會有增溫問題,若挑不到滿意的手搖磨豆機,電動是唯一選擇。
     
    小飛鷹、小飛馬、富士、Kalita、平刀、齒刀…可以比較看看。
     
    附帶一提:所謂的"砍豆機"可不是指底端有果汁機葉片、瓶身圓柱狀的那種簡易家電,
     
    那種產品一堆缺點,根本不能叫磨豆機。
     
    而像我這種一週煮一兩杯的人,手搖磨豆機是最好的選擇,他也是碾壓研磨原理,
     
    因爲手搖速度慢,不會有增溫問題,均速的旋轉,磨出來的顆粒就會均勻。
     
    手搖機外觀造型很豐富,但重點在於研磨錐的設計,
     
    記得看裏頭有沒設計導片或導槽,購買前提出試磨要求,
     
    我就買過轉了老半天粉纔下來一點的手搖機。
     
    現在是1天煮兩杯,回頭看舊磨豆機,也覺得它不及格。
     
    可以的話,建議挑選雙軸、CNC切削的刀頭,較不易晃動且有效率。例如大陸的“匿名”。
     
    ※看見導片了嗎?有些則是錐上方一併做出勾型
     
    5.研磨粗細:
     
    手搖機沒刻度,所以只能肉眼評估,Syphone我是磨這樣,商用機例如飛鷹飛馬,刻度約在2.5,
     
    想煮久點或是咖啡克數多一點,可以磨粗一點比較不會過度萃取。
     
    天母一位老闆就用多克數,粗刻度,煮約1分鐘,理由是隻取初期香味。
     
    6.放入上壺:
     
    原則是咖啡粉在煮前儘量別接觸水氣,建議別插著上壺等水沸騰,插入前才倒入咖啡粉,
     
    (也有人水上升後才倒粉,不過粉比較難拌入水中)
     
    等下壺出現連續大泡泡後,先斜插一半確認沸水不會突然噴出,就可以完全插入上壺,
     
    用瓦斯燈記得別讓水太沸騰,否則插入後沸水會從縫噴出來,弄溼外壁會有危險。
     
    TCA-2配合瓦斯燈更容易出現上述狀況,請小心。
     
    ※先斜插避免"突沸"
     
    7.水上升一半時就可以進行第一次攪拌,用循環還是前後拌看個人喜好,
     
    重點在於動作柔順的將粉拌勻,攪拌棒接近底部但不刮濾布,(記住瓶口及攪拌棒相對位置)
     
    有拌勻的話,粉浮回水面時能看見依顆粒大小分層。
     
    完全上升後將火力轉小,若使用酒精燈可略微側移(不移也無所謂,酒精燈火力沒瓦斯燈強)
     
    這時若有大氣泡從側邊冒出,一來不易觀察,二來怕高溫會出現焦味,這時用攪拌棒壓一下濾布邊,
     
    順利的話就能解決大氣泡。根據經驗,濾布弄溼再安裝比較不會出現大氣泡。
     
    ※冰了一個月的咖啡粉,連泡沫都不大好看…XD
     
    8.一般入門都是講煮一分鐘,很多資深店家有自己的判斷法(進階說明),
     
    時間到50秒就做第二次攪拌(方式跟第一次一樣)後關火,
     
    以前都說利用咖啡粉是否爲小丘狀判斷成功與否,
     
    經實驗那隻跟攪拌路徑有關,與咖啡成敗無關,迷思破除囉。
     
    溼布包住下壺上方,讓空氣迅速收縮,將咖啡吸回下壺,
     
    一手抓夾器一手抓瓶口邊搖邊轉,就可以取出上座了,取不出也別暴力硬拔,搖搖轉轉都下得來。
     
    9.雖然臺中有家咖啡店老闆在雜誌上說他不溫杯,這樣咖啡可以凝香,
     
    不過大多數店家還是會溫杯,等店員送上桌也要時間,沒人想喝溫咖啡。
     
    10.事後清潔很重要,變質的油脂會影響下一回咖啡,用熱水浸泡濾布,再用冷水洗淨後置幹,
     
    上座我用全聯買的茶籽粉清潔,洗淨無異味殘留又天然。
     
    [hario虹吸壺衝煮進階說明]
     
    一、攪拌方法
     
    1.前後攪拌
     
    2.順時針一圈逆時針一圈
     
    3.搖杯法(適用1-2杯量,確認上座裝緊、檯面平滑,離火搖杯)
     
    4.蓋杯蓋(蓋上杯蓋,增溫讓水沸騰翻動咖啡粉,結束前做一次攪拌,老樹咖啡煮法。)
     
    二、煮多久
     
    1.觀察咖啡粉靜止,泡沫隆起的狀態(王義咖啡煮法)。
     
    2.極小火悶煮3~5分鐘(三槐堂煮法)
     
    3.聞氣味(出現甜味)
     
    咖啡本身會受每年氣候不同影響,依杯測結果決定培度,時間自然不固定,
     
    得靠經驗不斷嘗試找到喜愛的味道,計時者自行調整秒數。
     
    有超多年沒再走進這些店了,現在變成怎樣也不知…
     
    三、倒下壺的水
     
    就像喜歡喝鮮榨原汁不喜歡濃縮果汁還原一樣,
     
    也有人不喜歡上座煮好的咖啡流回下壺被水稀釋,
     
    TCA-3煮2人份至少有兩杯分攤稀釋的水,如果煮一杯份,那水量就相對多了,
     
    倒水的時機在關火之後,2秒內完成“拔上座->倒水->插回上座”,
     
    過程有拔不出來、咖啡灑出、打破上座風險,不過熟能生巧囉,
     
    其實我現在也懶得這樣玩了。
     
    hario虹吸壺煮法大致就是這樣,許多變因可玩,就像藝術家做科學實驗一樣,有點人文又帶點研究,滿有趣的。
     
    希望接下來還有動力分享濾泡、摩卡壺、依布利克的煮法:)

end

 

2018-07-29 12:59:5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