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巴西,大部分人能聯想到的就是足球王國,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五大國家,
巴西咖啡豆在世界上也非常有分量。
巴西爲咖啡生產第一大國,提供世界上將近45%的咖啡生豆。該國乾旱季節的長短甚至會影響到全世界的咖啡價格。
巴西其中有7個州的產量最大,加起來佔全國總產量的98%。
聖保羅州(Mogiana、Centro-Oeste)
巴拉那州(Norte Pionerio do Paraná)
巴伊亞州(Planaltoda Bahia、Cerrado da Bahia、Atlantico Baiano)
聖埃斯皮裏圖州(Montanhas do Espírito Santo、Conilon Capixaba)
米納斯吉拉斯州(Sul de Minas、Cerrado Mineiro、 Chapada de Minas、 Matas de Minas)
朗多尼亞州(Rond?nia)
里約熱內盧州 (Rio de Janeiro)
事實上,聖保羅的城市,因爲我們知道它的存在完全是因爲咖啡廠。我們常見的聖多斯Santos 和摩奇安娜Mogiana是來自於聖保羅,米納斯吉拉斯中的西拉朵Cerrado和南米納斯 Sul de Minas更因爲海拔較高,多產精品巴西咖啡豆,西拉朵位於米納斯吉拉斯的西邊,爲一個平坦的高原,海拔750m——1200m。
南米納斯爲海拔700m-1200m的丘林地是
巴西咖啡豆最早期生產區、由於人力費用地的提升,現在大多以機械採收,也是咖啡最早商業化的地區,我們可以看見許多大型的出口商也在此林立、位於巴西北邊的巴伊亞產區主要生產水洗巴西、靠近海邊的聖埃斯皮裏圖產區爲巴西羅布斯塔品種主要的出口地區。
巴西分級制度針對瑕疵比例、大小、風味和口感評分,是自己獨立的分級制度,較他國家來的複雜。舉例來說"Brasil Santos NY 2 SC17/18 SS FC” NY2爲瑕疵比例分級:數字越大的代表瑕疵比例越多。依序是2、2/3、3、3/4…,NY表示以紐約分級標準爲基準。
SC 17/18表示咖啡豆目數大小。而SS FC (Strictly Soft and Fine Cup) 表示風味和口感,在此分類分爲兩組 第一Strictly Soft、 Soft、Softish、Hard、Hardish、Rioy/Rioysh、Rio 第二分爲Fine Cup 和Good cup。巴西咖啡主要特性甜感高、乾淨、柔順、酸值低,用途相當廣,受普遍大總喜愛。
巴西最早在1720年巴西從法屬圭亞那引進了咖啡樹種植,之後便由政府監控咖啡產業,保證咖啡產業的順利發展,更是出臺了對咖啡農實行最低價格保護的政策,激發農民種植咖啡的意向。
巴西的咖啡種植地主要以兩種地形爲主,一種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一種是200米以下的巴西平原。主要種植並且被大家熟知的品種就是波旁(包括黃波旁、紅波旁、平豆山度士)。
巴西咖啡豆的口感表現主要以低酸度、堅果類風味、均衡、醇厚度適中,在精品咖啡的世界中,
巴西咖啡豆並不出衆,但在意式咖啡中經常會使用
巴西咖啡豆來作爲拼配品種使用。也因爲均衡度高,常常被商家用來作爲藍山風味豆。
1867年巴西國內修建了第一條鐵路,專門用來運輸咖啡豆,在之後又修建了多條運輸咖啡豆的路線,並且一直到今天爲止,巴西國內鐵路客運也一樣不發達,到了30年代,巴西早已開始農場化種植咖啡豆,自動化採收、烘乾,完全把咖啡當作普通的農業材料,不重質量,直接導致巴西國內咖啡生產過剩,不是拿來傾倒就是當作燃料燃燒。最終由政府聯繫了一家瑞士新成立的公司,才讓這次危機得以度過,而這家公司名字叫做——雀巢,也正因爲如此,巴西的質量遲遲得不到提升,只注數量。
在巴西,
巴西咖啡豆最常見的四種處理方法爲:自然日曬法、脫漿處理法、半水洗法和水洗法,其中以自然日曬法最爲流行。由於巴西兩大主要產區塞拉多米內羅(Cerrado Mineiro)和莫吉亞娜保利斯塔(Mogiana Paulista)的豐收季節均爲一年中的旱季,因此自然日曬法在這一地區普及度非常高。
自然日曬法與中美洲其他國家和哥倫比亞所使用的的水洗法區別很大,由於“非水洗(Unwashed)”一詞並不能完全概括這種處理工藝的精髓所在,巴西人最終選用了與埃塞俄比亞咖啡相同的“自然日曬法(Natural)”一詞。但要注意,巴西的自然日曬法與傳統的埃塞俄比亞日曬法有所區別。巴西人所說的“自然日曬”指的是咖啡採摘的工藝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處理工藝,這是因爲巴西人是讓咖啡在樹枝上充分吸收陽光、完全成熟之後才採摘的。
在巴西,人們會將剛剛採摘的果實放在露臺上晾曬,曬乾的果實被當地人成爲“Boia”(英語爲“ball”,即“球”)。就像我之前所說的那樣,所有咖啡在採摘時未經挑揀,因此在晾曬過程中很多咖啡果實早已過度成熟,曬乾後就像葡萄乾一樣乾癟。在現代化設施更加齊全的種植園,工人會在晾曬前先對咖啡進行篩選,將未成熟的果實剝離出去,其方法是將所有果實放入水缸之中,未成熟的果實會因質量較輕漂浮在水面之上,工人們用虹吸設備將這些漂浮着的果實抽離即可。但在相對落後的種植園,工人沒有足夠現金的設備,未成熟的果實無法完全剝離,這也是爲什麼許多巴西日曬咖啡當中會混有很多未成熟的咖啡豆。
傳統意義上來講,用日曬法處理的咖啡通常會帶有皮革、菸草和木頭的味道,但巴西的自然日曬法會爲咖啡帶來甘甜的口味和平衡的水果香氣。來自拉夫拉斯聯邦大學(UFLA)的弗拉維奧·波萊姆(Flavio Borem)博士曾對咖啡生豆的自然日曬處理法進行過深入研究。
根據他的理論,在使用自然日曬法處理咖啡生豆時,爲保證咖啡的高品質,人們必須嚴格控制咖啡豆在乾燥過程中的代謝速率,以最大程度上保留咖啡的甜度、口味的複雜度以及口感的醇厚度。只有嚴格控制乾燥過程中的外界溫度和果實幹燥的速度,人們才能保證咖啡細胞結構的完整性。在乾燥過程中,咖啡細胞的細胞壁極易受損。一旦細胞結構遭到破壞,咖啡的品質將無法保證。
接下來讓我們來說說脫漿法。脫漿法是在25年前由知名機械設備製造公司Pinhalense引進巴西的。脫漿法是巴西普及度排名第二的咖啡生豆處理方法,巴西人習慣稱它爲“Cereja Descascado”(“Descascado”的意思是“去除果皮”,“Cereja”則爲“果實”)。在中美洲國家,脫漿法又被稱爲“蜜處理法”。在使用這種方法處理生豆時,脫漿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這種方法處理的咖啡甜味極爲突出且風味獨特。脫漿機會將咖啡果實的果皮和果肉部分與生豆分離。在完成脫漿步驟之後,人們會用水將生豆表面的粘膜沖洗至理想程度,再進行乾燥。這種方法的獨特之處在於生豆不用經過發酵處理。由於生豆表層仍附着着少量粘膜,生豆的乾燥過程必須要快,以防止咖啡腐壞發黴。一經乾燥,人們便將生豆放入被稱爲“Tulhas”的木箱裏靜置一段時間,以使咖啡的口味和香氣更加恆定。
半水洗法如今在巴西是一種較爲過時的生豆處理方法,這種方法很容易和脫漿法相混淆,但在我看來,半水洗法還是有一定的獨到之處的。用半水洗法處理的咖啡口感極爲醇厚,甜度很高,這種處理方法對於種植者的操作技法和經驗要求極高,一旦出錯,咖啡將變得難以下嚥。與脫漿法相同,人們會先用脫漿機爲果實脫漿,但不同之處在於,半水洗法要求儘可能多地去除果皮果肉以及生豆表層的粘膜。在中美洲,人們會在果實脫漿之後用水洗機直接水洗,因此這種方法也被稱爲“機械水洗法”。處理後的咖啡生豆非常乾淨,不經發酵,咖啡豆就可以開始進行乾燥。半水洗咖啡在恆溫條件下乾燥的速度很快,因此咖啡的口味更佳純淨,與其他乾燥速度較慢的咖啡相比黴味更少,水果味十足。
最後讓我們來說說水洗法,雖然最近很多巴西咖啡種植者對水洗法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國內外市場對這種咖啡的需求量依然不高,其原因在於水洗巴西咖啡在國際市場聲譽欠佳,且水洗技術在巴西的起步較晚,尚不成熟。水洗咖啡與半水洗咖啡的處理方法極爲類似,但水洗咖啡需要通過發酵纔可去除生豆表層的粘液。水洗咖啡通常口感純淨,酸度宜人。
以上便是巴西最常見的四種生豆處理方法,一經處理完成,生豆外層僅剩羊皮紙,咖啡便會經過最終的篩選,以達到精品咖啡標準。
前街咖啡烘焙的巴西咖啡豆在品牌和品質上都有充分的保證。而更爲重要的是,性價比極其高,一盒227克,價格僅有45元。按照每杯咖啡15克粉來計算,一包可製作15杯咖啡,每杯僅需要3元左右,比起咖啡館出售動輒幾十塊一杯的價格來說可謂良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