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就理論而言,在整個沖泡、萃取過程中,與咖啡粉接觸的熱水水溫應保持在
86——94℃,這稱之爲最佳萃取水溫。
86——94℃的溫度區間意味著低於該水溫區間的話,咖啡會呈現出較明顯的酸澀味,高於該水溫的話,咖啡會呈現出較明顯的焦苦味。91——94℃的溫度區間還意味著良好萃取的水溫應低於100℃的沸點。那麼,“煮咖啡”一次在專業咖啡萃取知識體系裏往往代表著錯誤——好咖啡不能煮。
當然,如上的最佳萃取
水溫只是一個理論值範圍,實際操作中我們還需適當參考其他因素。比如說,如果咖啡豆烘焙得較深,那麼溫度應偏低;如果咖啡豆烘焙得較淺,那麼最佳溫度應接近下限,甚至還可以比94℃稍微高一些。
手衝的關鍵: 依據豆子的烘焙程度判斷 磨粉細度,
水溫高低, 悶蒸時間, 水衝的速度 口感都有差異喔
豆子從淺培,中培到深培的注意事項及技巧:
1. 有悶蒸習慣的啡友請留意: 烘焙豆愈深焙悶蒸時間必須愈來愈短,甚至可以不要悶蒸動作
2. 磨粉細度由細愈來愈粗
抓住這三個原則, 就是手衝的基本功, 只要不粹取過度就不會發生苦焦味
淺培豆磨粉細些水溫高些就比較不會酸,也容易粹取出花果香味
深培豆磨粉粗些水溫低些就比較不會焦苦味,粹取出巧克力堅果味較柔合些
咖啡的粹取依次是酸甜苦, 前段的酸中段的甜後段的苦, 酸苦一定的比例中和, 甜味表現會比較好 … 口味是因人而異的
咖啡的酸甜苦鹹還有濃淡度, 手衝的變因多口感就變化大, 挺好玩的 … 還有當時的沖泡心情挺重要的喔
PS. 耶加雪菲是典型的淺培酸咖啡: 粉細度可約小飛鷹2.5顆度,可悶蒸約30秒以上到一分鐘使其充分膨脹,水溫可88——90度
普通曼特特寧味雜通常都做深培取之醇厚重感: 則粉細度可約小飛鷹3.5顆度,悶蒸10秒左右膨脹或不要悶蒸,水溫不超過85度,甚至用82度水溫即可
水味: 一般出現在水衝咖啡粉不平均下 … 就算是高水溫的衝煮, 粹取過度的焦苦味也會有水味
衝煮完成觀察咖啡渣是否平均粉渣貼在濾杯壁上, 低水溫的衝煮並不會出現所謂的 "水味" , 那是淡味(沒有粹取過度的焦苦味)
手衝不要擔心浪費咖啡粉,之前雖然也看到一些理論帖或視頻,周圍的粉不需要衝到
但是周圍一圈的粉沒有浸泡在水裏就會出現粹取不足,其實只是那麼一點點而已。
這樣水不會澆倒濾杯的邊緣而直接流到下壺,造成過水現像
以下是造成水味現像的案例:
如圖只澆中間的手衝失敗例子: 水只會把咖啡粉渣往兩旁周圍衝散開直衝底部造成粹取不足
周圍的粉也是要照顧的, 不能浪費啊 —— 光在中間衝是不對的
只是當你照顧完周圍的粉後, 還要利用水衝技巧再往中間澆把它們(咖啡渣)平均布好在濾紙或濾網上
不要出現一邊薄一邊厚的現像就對了, 水便不會往薄的地方流出, 而是平均周圍及底部流出, 粹取較完美
結束萃取後的咖啡液最佳溫度應在85℃左右,我們稱之爲“最佳杯中
溫度”。臺灣有個咖啡品牌叫作85℃,其講究便來源於此。
接下來,任何熱咖啡飲品都應該趁熱飲用,因爲隨著溫度的迅速下降,口感中的酸味和雜味都會大量湧現。尤其對於一家咖啡店來說,縱使實現了“最佳杯中溫度”,還需要儘快將咖啡端到客人桌上,而客人端起咖啡飲用的最佳溫度應是65——70℃,我們叫作“最佳飲用溫度”或“最佳觸脣溫度”。
此外,在咖啡店裏喝咖啡時,由於杯中空空如也總有點讓人感覺不舒服,而小小一杯咖啡卻始終不那麼經喝,再加上大部分咖啡店都還缺少體貼的“續杯政策”,所以很多顧客只好靦腆地殘留少許咖啡在杯中,任其慢慢變涼,這顯然是品鑑咖啡的大忌。建議結束一杯熱咖啡時,最後一口咖啡液的溫度不應低於40℃。這稱之爲“最佳結束
溫度”或“最佳買單
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