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衝,歐美的比較豪放, 日式沖泡是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
一般的
手法,講究大臂帶動小臂,慢慢轉圈,保持手腕不動,
控制水流大小始終不變,但也有分濾泡式和滴濾式,
“濾泡式”
就是梅麗塔小孔濾杯,它的濾杯孔眼很小,不管是一孔還是三孔,
其下滴速度都較慢,咖啡粉其實上由一定溫度的熱水充分浸泡著萃取,所以中深烘焙比較好。
“滴濾式”
V60等大孔圓錐形濾杯、法蘭絨、瑞士金等金屬濾網都可歸納滴落式,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下孔大而通暢,滴落的速度快慢由操作者注水速度的快慢決定,所以無論那種烘焙都能適應。
咖啡的衝煮方式有很多種,而關於手衝咖啡就有N種方法進行沖泡。手衝咖啡常用的5種手法,各種手法對萃取口感的區別:
“河野式手衝”
河野式手衝咖啡技巧:就是業界內說的點滴法,通過這個手法可以讓咖啡粉有更充分的燜蒸效果,
然後萃取咖啡液體的前段,後端需要加水來取得定量咖啡液體。
點滴法,顧名思義是用滴水的形式來進行沖泡。就像沙漏一樣,
一點一滴的滴落在咖啡粉中,完全精緻耗時啊!先用水集中一點一點的把咖啡粉預浸溼潤,
當滴了差不多1/3的時候,便可以開始注水,當咖啡粉的水位到頂時即可停一停,
當水位下降到一半時,再次注水。口感:點滴法可以使得咖啡豆的甜味突出,避免了酸澀、苦雜味。
它需要非常穩定的握壺手法和耐心,可以說,它除去的咖啡的酸澀味全部都移交到了你的手上。
也有朋友表示,除去的酸苦味,也會使得咖啡的風味並沒有那麼完整。
【萃取參考】
粉量:20g
水溫:88
萃取量:120ml +
研磨刻度:粗研磨
【萃取過程】:
1.粗研磨,用過篩器篩細粉。篩完後搖晃接粉器,使殘留的細粉集中在底部
2.倒入濾杯,將咖啡粉倒成小山丘狀(拉長水通過粉層的距離,若小山一部分崩塌的話,
粉層內的熱水流動變化會呈現在表面,比較容易控制水流)。
3.在頂點滴上2,3滴做窟,再滴7,8滴鞏固。
4.增加水量,提高壺口來滴水,增加水量,讓通道更大。當氣體跑出讓咖啡粉膨脹時,
減少水量。由於氣體會造成阻礙,在粉膨脹坍塌之前都不要增加水量。
5.膨脹停止後就一口氣提高注水量。持續注水到萃取量。若發現水流阻塞,萃取時間過長,
建議停止萃取,萃取量用熱水彌補。
“松屋式手衝”
松屋式手衝咖啡技巧:使用粗研磨的咖啡粉,通過長時間燜蒸,
衝煮時在濾杯上方30CM高出衝出細水柱,最後要加熱水,這種衝法味道比較突出,
是引出咖啡豆獨特味道的方法。
用勺子在咖啡粉中挖一個大坑,離粉面約 30cm,從中間開始注水,
直到咖啡液開始滴落,再像畫圈一樣往外畫圈注水把咖啡粉澆溼,蓋上蓋子悶蒸。
3分鐘後,開始均勻不間斷的注水。當咖啡液到達咖啡壺一半的時候停止注水,
這時再加入熱水稀釋便可。口感:即時經過一段時間,咖啡的風味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也有朋友說因爲萃取時間太長,風味會揮發掉不少,導致咖啡風味沒有很大的變化。
“火山衝手衝”
火山衝的手法更適用於深烘的咖啡豆。它利用豆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經過多次的悶蒸,
咖啡粉鼓得像火山噴發一樣,所以深烘豆更適合的原因也是因爲它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哦。
火山衝大多使用法蘭絨和V60,因爲中間粉層很厚,所以它主要在中間以1元錢硬幣大小的位置注水。
火山衝前半段的要點是在不破壞粉層的前提下,充分萃取。而後半段是均勻注水,爲了防止中間的過度萃取,
起到一個稀釋的作用。口感:咖啡口感香醇,有著醇厚結實的body,回甘明顯。
由於火山衝的前1/3是過度萃取,而後2/3是萃取不足,導致咖啡液很不均勻,在衝完後需充分搖勻,
令兩段“失敗”的咖啡液混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咖啡。然而搖勻的時間裏,
會使得溫度下降,若想直接保持溫度用高溫萃取,又會導致咖啡乾澀。
【萃取條件】
萃取時間:2分半 +
豆量:20g
水溫:88
萃取量:300m
深烘視覺效果高於淺烘,但不是不適用於淺烘。
1.重點是在悶蒸這部分,悶蒸水量適量,確保注水量得全部浸溼咖啡粉,從始至終保持只在中心點注水,
不要忽高忽低,決定咖啡的關鍵在於能否在1min左右萃取出第一滴咖啡。此法的重中之重就是悶蒸這部分。
2.觀察粉面狀態呈現暗淡時,開始第二次注水,這裏的注水還是得小心,最後一次注水完成。
火山沖泡法出來的淺烘豆普遍醇厚度要高於常見的1段流和3段流,搖壺適用於深烘豆,
淺烘焙萃取無誤的情況更適合直接喝。而淺烘部分的悶蒸和水流大小難度高於深烘很多,但悶蒸成功,
之後1min的注水也是穩定的,之後的注水就可以大膽很多。這其中如果你想要的就是醇厚度的手衝,
注水量可保持在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