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老撾的第五大出口產品。位於南部的波羅芬高原(Bolaven Plateau),是全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區,約95%的
老撾咖啡由此出產。種植區位於北緯15度,海拔由600至1300米,佔地超過500平方公里,陽光和雨水充沛,氣溫涼爽,擁有呈微酸性的肥沃火山土壤,是非常良好的種植條件,有潛力生產大量高品質的阿拉比卡豆。老撾咖啡,味道香醇濃厚,帶點溫和的柑橘味和花香味。
1920年代,法國人從越南移植了阿拉比卡、羅布斯塔和利比里亞三個品種的咖啡樹到
老撾栽種。可是1949年的大霜凍,造成大量咖啡樹死亡。農民放棄容易染病的阿拉比卡,和價格低廉的利比里亞,改種抗病力較強的羅布斯塔。根據2001年的數據,34,000公頃農地,23000個家庭從事咖啡生產,當中有88%是羅布斯塔,12%是阿拉比卡。當中包括了低產量的小農戶和有系統地管理的大莊園。大莊園多設有自己的品牌和加工廠。老撾政府與各國的發展機構合作,把高產優質的高產阿拉比卡樹引入老撾,提高農民收入。
每年10月至明年2月是咖啡收成的季節
老撾過去曾經被法國殖民,也因此留下了咖啡文化,再加上老撾得天獨厚的火山地形,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高原地形,土壤肥沃氣候變化大適合咖啡豆栽種,目前老撾最大的咖啡農,是泰國的飲料商,不過卻是請來臺灣的農業技術團隊經營管理,雖然老撾咖啡在全世界的產量並不大,但卻被評比爲精品等級,TVBS和天下雜誌合作,一起到老撾帶您來看看老撾咖啡的故事。
老撾是東協10國中唯一一個不靠海的內陸國,人口將近660萬,1997年加入東協,經濟成長率過去10年,每年都超過6%表現超乎預期,而以農立國的老撾所種植的咖啡,近幾年來在國際咖啡市場嶄露頭角。
機器在偌大的咖啡園裏來回穿梭整地,全亞洲只有在老撾可以看到機械化的咖啡栽作。
3000公頃的咖啡園看起來相當壯觀,不過以世界上來說,老撾的咖啡產量並不多,不過因爲得天獨厚的地理生長環境,讓它的品質成爲咖啡中的精品。”
精品咖啡自然有獨特風味,多層次的口感讓老撾咖啡獨樹一格。
咖啡公司總經理張祐泰:“它的味道會有香草,還有巧克力味還有蜂蜜香味,在烘焙以後就可以嘗得出來。”
在這裏的咖啡品種主要是阿拉比卡,泰國咖啡商5年前砸下數10億臺幣,打造亞洲最大的3000公頃咖啡園,請來臺灣人主導規劃。
咖啡公司總經理張祐泰:“你要怎樣去把它處理,這麼大的(土地)你都看不到人,一臺機器就能夠把它完整(做)起來,這個就是…這個就是叫做訣竅。”
雖然老撾發展慢對外交通不算便利,但上天卻給了一塊極適合咖啡生長的肥沃土地。
臺灣農業顧問張政銘:“老撾這個地方,是一個低緯度高海拔的地方,白天晚上的溫差很大,差不多10——20度之間,所以種出來的品質,尤其是阿拉比卡的品種,非常適合這邊,所以說它的品質非常好。”
再加上這裏曾經有火山爆發,火山土壤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讓老撾咖啡在先天上就佔盡了優勢。
老撾咖啡協會主席SINOUK:“老撾有很多土地而且是處女地,所謂的處女地就是有機的,沒有施過肥,土壤都是新的。”
老撾政府還規定所有作物,都不能使用化學肥料,在照顧上就得特別細心。
咖啡公司副總經理:“這樹苗大概7、8個月大,大概有6片葉子已經準備好可以種在土裏,我們會先鋪上塑膠墊,然後挖一個洞就把樹苗種進洞裏面。”
除了鋪塑膠墊防止水分蒸發,他們還會在土裏加入硅膠,目的就是要保持土壤的溼度,順利度過當地長達半年的乾季。
法國客人:“這裏出產的主要咖啡豆是非常有意思的,喝起來非常好喝感覺很有意思,味道也很特別,不像是越南或是非洲我們喝到的咖啡。”
韓國客人:“比韓國的咖啡好喝!不管是味道還有它的量,還有它的價錢,都比韓國的咖啡好!”
不只開始大量種咖啡,老撾街頭的咖啡店也一家一家開,東協經濟一體化後有了免關稅優勢,直接面對的是6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不過他們的野心不只如此,把頂級的中南美咖啡當成了假想敵。
咖啡公司總經理張祐泰:“從南美洲運到日本最少你要有兩個月,但是從老撾這邊你只要7天就可以到日本,所以這個運輸方面的時間,在海上的時間這兩個月,你不知道品質會怎麼變,但是從老撾過去品質就是很固定。”
中南半島的後起之秀,也是東協最小的經濟體,老撾打造咖啡市場的精品,開始和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