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獲得國際公平貿易認證,合作社使用有機農法,以保護當地水源生態爲目標。此永續農法也獲得美國、歐盟及日本有機認證。能夠得到認證,證明這產品符合有關商標的原則與規定。別以爲這很容易,要獲得有機認證,特別系歐盟的認證,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嚴格監控和規定。
就歐盟認證來說,擁有此商標(如圖示)代表以下幾點:
該產品中最少95%的農產材料是有機的
在生產上受法律嚴格監控,嚴格限制抗生素、化學農藥和化肥在過程上的使用
有機耕作嚴格限制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及其他添加。
產品含少於0.9%的經基因改造的生物
以上幾點真正代表著什麼?作爲普通人的我們,選擇
有機咖啡豆在生活上有什麼影響或轉變?其實,單單對於個人健康的正面影響已值得我們支持有機咖啡了。咖啡是植物應該大家也知道,而受法規嚴格監控下所生產的農作物,零污染和天然無害當然較可信賴。少了人爲添加的東西,咖啡的原來味道就來得更純粹,對身體的損害亦能減少。
除了對個人健康有正面影響,對於自然環境、生態、人民關懷方面的影響也是好多於壞。在歐美地區的人民如此欣賞和支持有機產品,原因除了更健康,還有就是表達對我們所在環境的關懷。像Kopepi Ketiara咖啡農合作社一樣,她們以可持續的方式生產,過程尊重自然及環境,這使合作社也在保護環境的情況下持續發展。能夠持續發展,也表示合作社的女性成員能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而合作社也能夠繼續帶來優質的咖啡。這個正面的循環對整個生態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有機認證這個制度,最被詬病的大概是下面兩項:
(1)很多標明“有機認證”的咖啡,實際上卻不符合規定。舉例而言,美國農業部(USDA)的督察員通常一年只到咖啡園視察一天,而且只要無人檢舉,一般都不會去作土壤檢測(soil test)或組織檢測(tissue test),至於檢測之外的日子,只有咖啡農自己知道有沒有作違規的事。
(2)認證費用太高。以哥斯達黎加爲例,3~4公頃的咖啡園,認證年費要700美元,這還只是哥斯達黎加的本國認證;如果另外申請美國農業部(USDA)的認證,費用就更高了。所以有些貧窮的咖啡小農,其種植方式明明合乎“有機”的一切規定,卻因爲繳不起年費而拿不到認證;反過來說,也不乏已經拿到認證的莊園,實際上卻名不符實。
除了上面被批評得最多的這兩點,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缺失,例如經常發生的,檢測員收受賄賂,放寬檢測標準之類,這裏就不再討論了。
有機咖啡豆,雖然推廣起來充滿艱難,但從長遠看,仍是一條必須要走的道路。尤其近幾年地球暖化速度加劇,咖啡也受到很大沖擊,不少原本適合種植咖啡的地區,條件開始轉劣。專家指出,有機農業,對暖化現象本來就有緩解作用,而咖啡的有機耕作,特別是種植蔭樹這一點,更是減緩地球暖化的好對策之一。我衷心希望有那麼一天,所有咖啡都是有機咖啡,那麼至少不會像今天這樣,當我面臨“好風味”和“有機”卻只能二選一的時候,常常會下了決定,卻在心頭浮上一絲內疚的感覺。
[注1]1953年,美國科學家Norman Borlaug在墨西哥育出“奇蹟麥”,生產量爲傳統麥種的五倍,使墨西哥和印度從小麥進口國轉爲出口國(Borlaug因此獲得1970諾貝爾獎);1968年,國際大米研究中心(IRRI),在菲律賓育出“奇蹟米”,產量至少增爲原來的2.5倍。
[注2]蔭樹對於咖啡樹有諸多好處,例如,
(1)擋掉多餘的陽光;
(2)保護土壤及水源;
(3)蔭樹下的涼爽環境可以減少蟲害;
(4)土地深處的礦物質,可以透過枯枝和落葉帶到地面,增加表土肥份;
(5)提供鳥類和蝙蝠棲息環境,抑制部分害蟲數量;
(6)可以降低咖啡果實周邊的溫度,因而減緩果實成熟的時間,孕育出較多風味。
[注3]人工製造的除草劑和殺蟲劑從來就不便宜,舉個近年的實例:2007至2008,此類產品在全球許多地區之漲幅都超過一倍。
[注4]有例外。例如,夏威夷有名的咖啡產地,Kona,因爲每天都有自然形成的雲層遮蔽適量陽光,就是不需要蔭樹的少數種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