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羅布斯塔是咖啡三大品種之一,但他的染色體數量和阿拉比卡不同,所以呈現出來的特性大相徑庭:同樣顆數咖啡豆帶有比阿拉比卡多兩倍的咖啡因,能夠適應較低海拔與艱難的生長環境,存活率比阿拉比卡高,因此羅布斯塔的產量一直是三大品種中最多的。且風味主調和麥茶極爲相似,甜度較低。
意大利人是最早開始使用
羅布斯塔的國家,他們將這個咖啡當作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的配方豆之一,用來增加咖啡的crema(咖啡油脂)與醇厚度,因爲羅布斯塔價格較爲廉價,所以越往南義會發現所添加的含量會越多。除了意大利外,越南及馬來西亞是使用最多的國家,而在臺灣,目前大多被當作商業咖啡來使用。
近年來有不少品質不錯的羅布斯塔出現在市面上,隱約可以看到有人在替這個品種進行改良,也改善後制的方式,羅布斯塔咖啡因含量雖高出阿拉比卡二倍,風味也遠不及阿拉比卡,但它的風味鮮明強烈,口味較苦澀 ,大部分都用於商業咖啡,也就是即溶咖啡、罐裝咖啡、液體咖啡等工業生產咖啡上。
商業咖啡廣告現在會強調產品爲阿拉比卡豆製造,主要是以往商業咖啡大多以羅布斯塔豆爲基底,不強調風味特色。 近幾年來強調特色風味的精品咖啡開始流行,也意味著咖啡不只是有咖啡味而已。
不過它也不是全無優點,羅布斯塔豆的油脂豐富,作爲義式咖啡豆成份之一的話,經過高壓咖啡機器煮出來很漂亮,會有一層crema又厚又持久哦!
有羅布斯塔的ESPRESSO 配方:
理想的意大利式的Espresso酸度是非常低, 高醇厚度, 並具有豐富, 絲絨般, 厚實紅棕色的Crema包含着咖啡的香氣以及風味。 Crema是完整Espresso的唯一重要指標, 它基本上必須要掌握咖啡強烈的風味。 在萃取Espresso過程中產生的蒸氣, 被包含在細密的油脂泡沫中, 當飲用Espresso的時候, 這些泡沫爆發性的釋放出揮發性香氣分子, 從口腔竄到鼻腔中的嗅覺受體。 這些泡沫也會附着在味蕾上, 產生綿長的餘韻, 最多可長達一個小時。 有些人喜歡用單一支咖啡製作SOE(Single-Origin Espresso), 這或許是極簡單的做法, 但我相信結果是需要妥協的。 因爲沒有單一支咖啡在正確的平衡中提供所有的物理性及風味特徵, 所以高品質的Espresso必須結合兩支或多支的咖啡。
簡單一點, 我認爲可從兩個廣泛而不同的方向來描述Espresso的特質。 物理特質: 如顏色, 厚實度, Crema; 風味特質: 如香氣, 味道和餘韻。 物理特質由一組咖啡構成, 而風味特質則來自另一組咖啡。 雖然這兩個特質並非是真的可以分離, 但我必須做出選擇, 使得對Espresso得顏色, 厚實度, 以及Crema提供厚重質感的咖啡, 在香氣, 味道上有較少的表現, 反之亦然。 在可實行的狀況下, 兩組特質的異變量可作獨立調整。
日曬咖啡往往比水洗咖啡有着更多的Crema. 如果你可以找到一支低酸度, 高醇度的日曬咖啡, 那他將會是Espresso的優質基底。 亞洲咖啡, 特別是來自印度和印尼,另外還有巴西咖啡, 提供了低酸度的選擇。 挑好基底豆, 我們要評估這個配方是否適合加入高品質的Robusta. 高品質的Robusta是不易取得而且昂貴的, 通常比很多Arabica還要貴。但Espresso可以使用質地乾淨, 溫和的精品Robusta. 與一般等級的不同, 單價較高的Robusta可以製造更滑順, 溫和, 柔軟的口感, 沒有橡膠味的尾韻。 另外, 它可以增加了Espresso裏咖啡因的含量, 這額外的好處是很多人追求的。 Espresso配豆裏的Robusta含量, 因豆子的陳化程度, 等級, 以及烘焙程度而異。 但更重要的, 是其他的咖啡配方。 考慮到在北美洲銷售的Espresso調製飲料多數爲牛奶飲品, 高品質的Robusta是幫助增強咖啡接受度的有效途徑, 透過融合牛 奶, Robusta可幫助Arabica提升風味。
也許優質Robusta最顯著的影響是他能增加Crema的豐厚度以及持久度,卻步會影響高品質Espresso最重要的中庸特質。他也在味譜上增加了獨特的味道,典型的歐式Espresso風味,我相信Arabica難以獨自表現的。
要將風味成分加到配方中,可以選擇一到兩種你真正喜歡它香氣及味道的咖啡。我稱它們爲"重點咖啡".這些咖啡可以是中等或是較低醇厚度的,甚至帶點酸。從一種咖啡開始,然後有必要的話加入第二個咖啡風味。
下一步,你必須平衡這個配方。所有的特色都必須融合在一起,而沒有一項特別蓋過其他的。它必需是滑順,溫和,厚實,沒有不舒服的苦味,以及不能感覺到酸。 Crema應該是豐厚,光滑,像絲絨一般,而且不易消散,要特別注意尾韻,香氣必須是非常愉悅的,所以當油脂泡沫爆裂時,蒸氣就會充滿整個鼻腔的受器,製造出愉快的體驗。
先混後烘或是先烘後混
不管是預混生豆, 或是個別烘焙後再混和, 都必須取決於配方中咖啡的特性。 兩種方法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烘焙後混和提供了每支豆子不同程度的烘焙, 以便每個成分都表現出最佳的效果。 他還提供非自家烘焙店家創造出自己獨家配方的機會。 而這種方法最明顯的缺點是若烘焙廠很在意新鮮度, 則需進行多種多次的烘焙而造成損耗
當配方中咖啡的烘焙特性相容時, 烘焙前預混則會是可行的。 但是當豆子的目數大小, 密度, 含水量, 導熱性, 烘焙發展曲線不同時, 預混烘焙則會很困難, 在多數狀況下是不可能的。
我玩印度馬拉巴的經驗是很有啓發性的, 一開始, 我個別烘焙每支咖啡, 然後混合。 我非常強調新鮮度, 我接單烘焙, 沒有一天留下烘焙好的豆子來配豆。預混烘焙看似很有吸引力, 因爲這個方法可以把烘焙損耗降到最低。 但一開始嘗試烘焙這樣的預混生豆卻發生了災難性的結果。 季風馬拉巴AA 是由大顆卻低密度高水分的豆子所組成, 含水量大約是14.5%. 另一方面, Robutsa在這配方中, 是小粒, 高密度, 含水量約10.5%, 從烘焙角度看來, 這些豆子應該沒什麼不同。
但在各個烘焙階段中, 一些豆子保持的青蔥翠綠, 但其他卻明顯烘過頭了。 後來, 我花了三年的時間, 反覆的修正, 將這個預混生豆調整到隨時可以烘焙的狀態。 在這個調整的過程中, 我學到了許多關於生豆的特性, 現在我對於烘焙這些咖啡的每個動作都比以前更加了解了。
使用Robusta在Espresso配方中,一直是業界備受爭議的議題。傳統的意大利咖啡必須添加Robusta增加Crema的厚度及持久度,油脂以及黏稠度也會大大提升。同時也能降低酸值,讓咖啡加了牛奶以後更滑順,更有巧克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