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爲參加了一些咖啡活動,買了幾款豆子都堆在家中,導致家裏囤貨略多。今天難得在家躲清閒,決定把存貨消滅掉一些。於是拿出了一個月前就已經開封的一包咖啡豆,結果發現它……出油了。
有人會說:“我買來的
新鮮咖啡豆就是油油的呀?難倒出油的豆子真的就不能喝了?那你們平時萃取濃縮咖啡時要的‘油脂’又是什麼?我如果買咖啡豆,怎麼才知道它新鮮不新鮮呢?如果想延長
新鮮咖啡豆的壽命,我該怎麼保存呢?”
看來,今天要說的知識點有點多,我們一條條來吧。
”
●什麼原因會讓豆子“出油”?
有兩種豆子會出油,一種是新鮮的深烘豆,一種是不新鮮的淺烘豆。
深烘豆,烘焙火候深,在烘焙後外表呈現微微的油光,出爐的第一天至第二天,開始出現大量的“油光”。外表油亮的“深烘豆”在出爐三週後表面油光開始慢慢變幹,最後變成外表乾燥的不新鮮的走味豆,此時,深烘豆便結束了它輝煌的豆生。
淺烘豆,烘焙火候淺,在烘焙後外表乾燥,出爐五天左右開始出現“點狀出油”。注意哦,此時並不一定說明它不新鮮,反而可能是它的豆生巔峯。而兩週之後,淺烘豆表面開始泛起均勻的油光,聞起來會有油“哈喇”味,建議這種咖啡豆就不要再喝啦,拿去磨成粉,洗澡的時候去去角質還是可以的。
●“油脂”又是啥?
濃縮咖啡萃取出來上層金黃色至巧克力色的液體,稱爲油脂(Crema),是咖啡通過高溫高壓的水萃取出來的可溶性物質時,乳化了咖啡中天然存在的脂肪及油分,並且混合空氣生成一些微小細密的氣泡。
因爲烘焙後新鮮的咖啡會釋放一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也會參與乳化過程,所以越新鮮的咖啡,釋放的二氧化碳越多,萃取時就能看到有大的氣泡出現。
影響油脂的因素包括:咖啡豆的烘焙度(淺烘豆油脂顏色淺且輕薄)、新鮮度,生豆的處理方式(通常日曬或蜜處理的豆子比水洗豆油脂豐富),產地以及萃取設備。
●如何選咖啡豆
“望聞問切”是中醫看病時所用的方法,買咖啡豆多少跟這個有點類似。
選購咖啡豆時,注意觀察咖啡豆的品相,瑕疵豆相對來說較少,單品豆顏色是否一致,顆粒大小、形狀是否相仿,(拼配豆大小、色澤不同是正常現象)淺烘的豆子是否出油,抓一兩顆放在嘴裏嘗一下,口感清脆說明咖啡豆沒有受潮,脣齒留香說明咖啡豆新鮮。
如果咖啡豆失去了香味,甚至已經出現陳味、“哈喇味”,表示已經不新鮮了。
但是有一種樣子的咖啡豆一定一定就不要再喝啦,那就是外表發黃的咖啡豆。咖啡豆內部發黴,滋生細菌,外表也同時會發生化學變化,變成黃色外殼。
●如何保存咖啡豆?
有人問“咖啡豆可以放在冷藏嗎?”
請看我驚恐的眼神!
冰箱內外劇烈的溫差會讓咖啡儲存袋中水分凝結,咖啡豆會很快受潮。
“冷凍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2016年,一支來自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與當地咖啡廳合作,發現在研磨之前先將咖啡冷凍,可以令咖啡粉大小更加均勻,顆粒排列更加緊密,從而使咖啡口味萃取得更加充分,咖啡也將變得更加美味。
研究團隊發現,外界溫度越低,咖啡粉顆粒的排列就更加緊密、整齊。咖啡研磨的均勻程度對於咖啡的萃取非常重要,研磨的均勻,咖啡的萃取就越充分。
據悉,該研究報告已刊登《Scientific Reports》,《Nature》雜誌也對其進行過專題報道。
哇塞,要知道,作爲一個藥理學女博士,看到這個真的眼紅,Scientific Reports在2016年影響因子5.228,成爲國人追捧對象,號稱做科研的,必然人手一篇。
咖啡豆從儲存儘量避光,因爲光的直接照射對咖啡豆傷害極大,非直射的光照也會加速咖啡風味衰退的速度。所以咖啡豆儘量在乾燥的室溫環境下,避光、密封保存。
前街咖啡新鮮烘焙的單品&意式新鮮咖啡豆:耶加雪菲咖啡、巴西咖啡、曼特寧咖啡等在品牌和品質上都有充分的保證,適合各種器具衝煮。而更爲重要的是,性價比極其高,一包半磅227克,價格只是80-90元左右。按照每杯手衝咖啡15克粉來計算,一包可制15杯咖啡,每杯單品咖啡僅需要6元左右,對於咖啡館正常售價三、四十塊一杯來說可謂性價比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