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白或許不知道老撾也生產咖啡,又或者知道可是並不是非常瞭解只是聽說過而已,所以今天就來詳細瞭解一下
老撾咖啡~~
地形與氣候
老撾境內80%爲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稱。
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與中國雲南的滇西高原接壤,東部老、越邊境爲長山山脈構成的高原,西部是湄公河谷地和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盆地和小塊平原。
全國自北向南分上寮、中寮和下寮,上寮地勢最高,川壙高原海拔2000——2800米,最高峯普比亞山海拔2820米。
老撾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5月至10月爲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爲旱季,年平均氣溫約26℃。老撾全境雨量充沛,年降水量最少年份爲125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達3750毫米,一般年份降水量約爲2000毫米。
文化背景
老撾在許多東南亞國家中獨樹一幟,其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而非中國人。 公元一世紀,印度商人建立了通往老撾的商貿路線,不久佛教被引入老撾。至今,佛教仍爲老撾的主導宗教。
14世紀至18世紀,老撾經歷了一段繁榮時期,同時也經受來自不同國家的威脅。最終,老撾被分裂成三個地區:北部的琅勃拉邦,中部的萬象及南部的佔巴塞省。
這樣的割據削弱了了老撾國力,最終被暹羅(今泰國)征服。經過多次的起義,老撾推翻暹羅的意圖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咖啡最初是在1890年代後期至1950年代法國佔領期間被引入老撾的。起初,北部地區種植了咖啡,但後來發現該地區並不適合種植當時使用的種植方法。
1949年,咖啡作物也經歷了巨大的霜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導致咖啡產地移向位於佔巴塞波羅芬高原附近的老撾南部地區。
當老撾咖農們意識到霜凍,疾病和低產等一系列的問題,他們開始將阿拉比卡品種的咖啡更種爲更具韌性的羅布斯塔咖啡。
儘管今天老撾大部分咖啡生產仍然是羅布斯塔,但仍有許多農民種植和收穫一些很棒的阿拉比卡咖啡。
咖啡品種
1920年前後,法國定居者開始在老撾南部的布拉萬高原種植咖啡,主要是阿拉比卡種的鐵皮卡和波旁。
1940年至1990年期間,受戰爭、農業災害(主要是霜凍和葉鏽病)、國家政策等外部環境影響,咖啡品種逐漸被抗病性更強、產量更高的羅布斯塔種取代,亦有少量利比利卡種。
1990年以後,阿拉比卡種開始重新受到關注。
目前仍以羅布斯塔產量居多。
傳統咖啡產區:Bolaven Plateau,布拉萬高原
Bolaven Plateau,布拉萬高原,名稱來自於該地區人口最多的民族“拉萬族(the Laven)”,本意是“拉萬人的家園”。坐落於安南山脈之間,東邊爲老撾與越南的國界,西邊有湄公河,海拔高度介於約1,000到1,350米(3,300到4,430英尺)之間。
布拉萬高原是老撾咖啡種植歷史最悠久、也是咖啡種植面積最廣和產量最大的地區。其中,高原涵蓋的三個地區(即,佔巴塞省的巴松Paksong、Saravan省的Thateng、以及Sekong省的Laongam)所產咖啡佔到老撾咖啡總產量的95%。三個地區咖啡種植面積約有70000ha。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個地區,布拉萬高原的其他地區也有咖啡生產。
此外,北部各省也有咖啡種植,規模較小。
通過上面詳細的介紹是不是對老撾咖啡也會更瞭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