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對於咖啡在中國的傳播與種植,以及整個中國咖啡產業的發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讓我們跟象邦一起,站在世界咖啡種植帶的新起點上,回望一個世紀雲南咖啡潮,在其中探索
雲南咖啡崛起的密碼。
●公元6世紀,相傳非洲埃塞俄比亞的一個牧羊人,因羊喫了一種紅色果實而異常興奮,進而發現了咖啡樹。經過千年的輾轉傳播,從非洲到阿拉伯半島,再到歐洲,而後隨着大航海和殖民者的腳步在南美和亞洲大量種植,咖啡的香氣在全世界彌散開來。
●直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千年東方古國受到了來自西方世界的劇烈衝擊,封閉的國門漸次打開,咖啡纔在這滾滾浪潮夾裹中湧入中國。
當時許多傳教士自越南邊境進入雲南傳教,影響至深。1904年,一位名叫田德能的法國傳教士來到雲南朱苦拉村,併入鄉隨俗地修建了一座當地風格的教堂,這座教堂至今仍矗立在村子中心,成爲地標性建築。
爲了滿足對咖啡的需求,田教父在教堂外種下中國大陸第一株咖啡樹,揭開了一個世紀雲南咖啡種植的序幕。田教父教會當地村民種咖啡、喝咖啡、出售咖啡。從此,當地的村民開始有了自種、自磨、自飲咖啡的習慣,並延續到了今天。
●1905年,中國內地第一間咖啡館在蒙自誕生,取名“滇越鐵路酒吧間”。不僅出售咖啡,還出售酒精飲料,是咖啡館與小酒館的混合產物,也是歐洲咖啡館的主流模式。
●1910年,滇越鐵路正式通車,雲南被迫成爲開放的窗口。獨具法式風情的各種舶來品,隨着一列列鋼鐵巨龍翻山越嶺而來,咖啡由此逐漸風靡,並伴隨着滇越鐵路不斷延伸,走向全省全國。
●二戰期間由陳納德創建的飛虎隊,成爲昆明上空一個濃墨重彩的傳奇記憶。伴隨着飛虎隊的到來,昆明大街小巷出現了不少咖啡館,還有很多美國咖啡在南屏街中段的高山鋪出售,價格也不貴,普通老百姓都能買得起,因此對一些老昆明人來說喝咖啡便由時尚生活轉爲日常生活。
由越南女老闆阮民宣在昆明開設的“南來盛”咖啡館,以新鮮研磨咖啡爲招牌,愛國華僑陳嘉庚曾是這裏的常客,沈從文在這裏宴請過胡適,周恩來也在這裏喝過咖啡,認爲味道與他青年時期留學法國時相差無幾。
雲南南部地處北緯15°至北迴歸線之間,恰好位於世界咖啡黃金種植帶上,地形以山地、坡地爲主,海拔在1000——2000米,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豐富、晝夜溫差大,成爲全球優質咖啡最適宜種植區域之一。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爲供應蘇聯,雲南開啓了大規模的咖啡種植,並在國際市場大受好評,被認定爲咖啡中的上品。而隨着7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雲南咖啡農大面積砍伐咖啡樹改種其他,發展的腳步再度被打斷。直至1988年,跨國咖啡巨頭雀巢進入雲南,培育咖啡種植業,才重啓了雲南咖啡的產業化道路。
經過百年曲折迂迴,雲南咖啡產業終於在21世紀到來時,站到了世界咖啡舞臺上,接受全球市場的注視與檢驗。特有的資源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引起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咖啡被寫入十二五規劃,成爲雲南繼菸草、茶葉之後的第三大產業。
●據云南省咖啡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 2015年全省咖啡種植面積達到185萬畝,面積和產量均佔到全國總量的99%,在普洱、西雙版納、文山、保山、德宏、臨滄各地都有廣泛種植。
與世界咖啡千年種植傳播相比,
雲南咖啡百年引種歷史和近三十年的產業化道路並不算漫長,更像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新生命。
而規模和產能迅速擴大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土地衝突,種植技術缺乏交流和指導,生產及經營模式單一,沒有形成產業標準,缺乏與全球專業技術和經驗的交流,缺乏具備影響力的本土優質品牌等等。這些都將會成爲雲南咖啡產業未來發展道路上的障礙和隱憂。
在這個咖啡早已進入全球化貿易的時代,雲南是像世界咖啡帶上的許多區域一樣,無法擺脫雀巢、星巴克等跨國公司原料基地的命運,還是以其強勁而蓬勃的生命力實現崛起,成爲世界咖啡的新一極?這是值得全行業共同思考的命題,也是需要當地政府和每一個本土企業持之以恆、不斷探索和努力的艱辛事業。
前街咖啡烘焙的小粒種鐵皮卡雲南咖啡豆-【雲南花果山咖啡】在品牌和品質上都有充分的保證。而更爲重要的是,性價比極其高,一包半磅227克,價格僅60元左右。按照每杯咖啡15克粉來計算,一包可制15杯咖啡,每杯僅需要4元左右,比起咖啡館出售動輒幾十塊塊一杯的價格來說可謂良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