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式濃縮咖啡用深度烘焙咖啡豆的原因_什麼濃縮咖啡豆比較好喝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生豆 > 濃縮咖啡 > 2024-05-20 00:39:25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99%的新西蘭咖啡店銷售的咖啡都是意式濃縮咖啡豆,也就是滿大街都能看到的 Espresso,這是一種口感強烈的咖啡類型,主要原理是以高壓高溫的水汽衝壓研磨得很細的咖啡粉末產生帶有強烈香氣和油脂的濃縮咖啡液體。然後再向其中兌入水、或是打發泡沫的牛奶並且(或者)加入巧克力粉等其它原料,形成 Flatwhite,Mocca,Cappuccino 等等我們日常消費的咖啡。
     
    在新西蘭生活一段時間後,如果你經常飲用咖啡館的意式濃縮咖啡,就會漸漸的形成自己的喜好,對於咖啡豆也開始“挑剔”起來。但是無論是哪家用的咖啡豆,對於商業化的意式濃縮咖啡而言,它的濃縮咖啡豆都是深度烘焙出來的,這,你知道嗎?
     
    ●咖啡豆是從植物上採摘下來的,新鮮的咖啡豆與我們喝入口中的咖啡完全就是兩種東西,所以一定要經過烘烤後讓咖啡豆形成黑褐色的樣子,纔可以提供給咖啡館。而這個烘焙的過程,就讓咖啡豆產生了不同的口感;當然,除去烘焙的過程外,咖啡豆的產地和生長環境以及品種也是有一定相關性的,只不過這種相關性被“烘焙”這個現代化的加工過程給磨滅掉了。想知道爲什麼嗎?繼續向下看。
     
    咖啡這種植物,如果生長在高海拔、稍微寒冷的地區,生長的速度就會變慢,不過由於生長週期長,所以其風味和口感也會更復雜,通常人們都認爲這種咖啡豆是比較昂貴的。而對於大衆消費水平的商業化種植咖啡而言,都是生長在高溫、潮溼、低緯度的農場中的,生長速度很快,其品質就略遜一籌了;不過商業化大規模生產追求的是穩定的產量和統一的規格,這是沒有錯的。
     
    ●採摘下來的商業化生產的咖啡豆將要進行的商業化烘焙過程,一般來說,有三種不同類型的烘焙法:輕度烘焙、中度烘焙和重度烘焙。
     
    在輕度烘焙中,咖啡豆原材料的味道得以保存,果味和酸味更明顯,這種酸澀天然的味道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
     
    在中度烘焙咖啡嚐起來更均衡,還有甜味;主要是因爲咖啡豆中的葡萄糖已經被加熱和激活,但卻還沒有燃燒掉產生“焦糖”的味道
     
    在重度烘焙中,主要的味道是苦味和焦香的氣味;大家想想也能明白,東西被燒的時候,焦苦味自然在所難免,只要控制得當就能產生焦香的氣味啦
     
    那麼,爲什麼意式濃縮咖啡豆都是重度/深度烘焙的?很簡單,無論是品質比較差的咖啡豆還是品質很好的咖啡豆,無論是什麼天然味道,只要烘焙的過程保持一致,烘焙的時間夠長夠重度,那麼製作出的烘焙咖啡豆口味就非常趨向一致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新西蘭超市中的牛腿肉也就6-9塊錢紐幣一公斤,而頂級的眼肉牛排則要40紐幣一公斤;如果把這兩種肉都用五成熟的方式來烘烤一下,喫起來口感肯定是不一樣的,對不對?但是你用大火把這兩種肉都燒烤到全熟、甚至有點烤焦,那麼你就很難區分出哪一種肉原本更好了吧?誰又能知道這兩種肉原本相差5-10倍的價格呢?
     
    咖啡豆,亦是如此。所以,商業化的意式濃縮咖啡豆,就不要再追求其咖啡豆怎麼怎麼樣了,其實,在尚未烘焙的情況下,都是品質很一般的咖啡豆啦。真正決定一杯意式濃縮咖啡好壞的,反而是咖啡師在製作的過程中對於高溫衝壓咖啡粉的精準掌握和對於牛奶打發過程的掌握。

END

 

2018-09-15 18:15:4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