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拉威西是印尼的第四大島,島形像蘭花,形狀非常扭曲,也像英文字每的K,所以印尼人也通稱它爲K島。Sulawesi 在13世紀時,曾興起南北兩個王國:信仰伊蘭教的Bugis人主要以南方爲根據地,中北部則爲信仰天主教的Torajas人的領地,兩個王國曾數百年爲世仇,但15世紀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爲了找尋香料生意,紛紛航行來此。十七世紀初,兩王國則爲臣服在荷蘭人的船堅利炮下300年。
南方的Bugis人擁有航海天份,其船隊達數百年之歷史,如今他們仍擁有世界上僅有的帆船隊。其省會及主要商港Makassar(Ujung Pandang),至今仍是通往東印尼的門戶。往北行,越過崎嶇山區地帶後是當地人稱爲"天王之地"的Tana Toraja。
相對於
蘇們達臘島,Toraja託那加 的農民都很具備有品質的觀念,會挑選已經成熟的咖啡櫻桃果才採收,也因此採收季節會拉的比較長。在蘇拉威西的Toraja 咖啡也是使用Giling Basah的方式處理,加上蘇拉威西島鐵礦豐富,土壤含鐵量高,兩者造就出這獨特的Toraja咖啡風味。
就像許多印尼各地的原住民,Torajas早年也以狩獵維生,並且不定時的襲擊掠奪各村莊。因此其族裔多位於山頂部,戒備森嚴。荷蘭殖民者安撫Torajas,在山谷讓他們建立自己的村莊,從改變了以農業和飼養豬和水牛爲主的營生模式。Torajas原始的宗教是崇拜巨石和萬物有靈論者,在這些原生的實踐中,各項的慶典和葬禮仍然大量的宰殺生靈來祭祀。十九世紀荷蘭傳教士挾著殖民者之勢,改變了當地的信仰和母語。今日的Toraja 60%是基督教徒,只有10%是穆斯林,其餘仍信仰本土的宗教。
近幾年來慢慢有一些貿易商開始進口Toraja咖啡到臺灣,漸漸的在市場上Toraja Coffee託那加咖啡 也開始有了知名度。
可是關於Toraja的知識大多隻限於 Toraja Kalosi Celebes 這幾個字打轉,因此也讓一些有使用Toraja咖啡生豆的店家對於價格及品質的定義常常有點摸不著頭緒。
到底是買到Toraja、Kalosi、Toraja Kalosi還是Celebes呢?
這邊只簡單說明:以前大家都會俗稱Toraja Kalosi (託那加卡洛西),那是因爲以前Toraja託那加咖啡 由農民採收後,賣給當地中盤商,中盤商再送到所謂的Kalosi地區的咖啡工廠處理,因此Toraja咖啡 常跟Kalosi連在一起,實際上Kalosi主要是以咖啡生豆的集散地爲主,而非以種植咖啡出名。
因此很常買到的Toraja 託那加生豆 到底是從那個高海拔的咖啡山區採收而來的幾乎是無從得知。在Toraja地區除了2009年開始有林業局與Toarco Jaya公司合作種植五十公頃的規模種植外,大部分爲小農自種,再交給盤商收購,並沒有發展出所謂的大型莊園的模式。近幾年來的Toraja咖啡名氣大增,而且產量甚少,因此一些生豆採購商都直奔到Toraja的山區直接收購咖啡豆,慢慢的Toraja也開始擁有其自己的名號。一位來自臺灣的年輕人,就在Toraja 深山中,經過數個月的資料蒐集及測試,終於決定選擇位於蘇拉威西中部的Toraja - Sapan山區開始收購咖啡豆。Sapan的咖啡林區海拔1,300——1,500米,也是最適合印尼高品質阿拉比卡豆咖啡林生長的環境的高度,整年度平均氣溫大約在28-22度。
此地擁有最佳的土質,厚度超過30釐米的腐質層,整個都是黑土,這邊的咖啡不但可以有足夠的養份生長到大顆,風味更是絕佳!!而且不同於其他貿易商所賣的Toraja 託那加,我們完全從咖啡農民採收櫻桃果時就開始控管,跟農民以半契作的方式合作,要求採收絕對成熟的櫻桃果。一般在Toraja山區採用的處理咖啡過程相當原始,在脫除果肉之後,會以水洗的方式,將果肉做簡單的洗除,同時撈除未成熟豆或有病變的咖啡豆後直接日曬2到3天。但是山區的日照極少,因此大多數都是簡單的陰乾後便裝袋等待盤商來收購,所以一般在市場上看到的託那加咖啡豆(帶殼)大都還是極度潮溼的,咖啡豆很常會發黴。爲避免這類的情形發生,我們在脫除咖啡殼後,馬上裝袋直接送到Rantepao的脫羊皮工廠日曬兩到三天後再去除羊皮,接著再送到Makassar進行日曬 (因爲Makassar的日曬溫度非常高)及手挑分級。
產區:蘇拉威西——Sapan 山區
特性:烘培時外表顏色不容易變深
種類:非Jember種
前街推薦衝煮:
濾杯:KONO濾杯
水溫:88度
研磨度:小富士研磨度4
衝煮手法:水粉比1:14,17g粉,第一次注水25g水量,進行30s悶蒸,第二次注入至238g水量,萃取時間2:30秒左右
分析:KONO杯底端的肋條並不是很多,濾紙緊貼在濾杯上,達到限制氣流的目的,這樣可以使水與咖啡粉能夠在濾杯中有更長的接觸浸泡時間,保證粗研磨的萃取時間和萃取率。這樣能夠讓咖啡粉得到充分的萃取,提升了醇厚的口感,讓味道更佳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