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因爲咖啡品質優異頻頻受到精品咖啡界關注的咖啡產國--盧旺達,其實咖啡栽培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原本盧旺達一度擁有年產4.5萬噸生豆的成績,但發生在1994年百萬人罹難的種族大屠殺事件,幾乎毀滅了盧旺達咖啡產業,咖啡出口量銳減至接近零...
幸好在2000年開始,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協助當地發展農民合作社,加上該國原就擁有的優異風土條件—好比全國大部分的土地都位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原上;讓盧旺達不僅將產量漸漸恢復,當中還不少都是好物! 因爲合作社運動的成功,盧旺達現有的生產型態與埃塞俄比亞頗爲接近,由地區性的合作社整合數量龐大的小農形成咖啡生產的主力,好比安芭肯達合作社與鄰近的穆莎莎(Musasa Co-op.)就都是良好的範例。
成立於2005年的安芭肯達合作社位於首都吉佳利西北方約30公里處,現有大約2000位成員與兩座水洗處理廠。合作社致力於帶領農民以有機栽培的方式生產內容物豐富完整的優質漿果、在處理廠則採用高於正常水洗法浸泡時間兩倍的48小時浸泡爲生豆增加特色、輔以棚架曝曬時投入大量人力挑除可能因長時間浸泡或其他原因而產生的不良豆.
加上引進公平貿易模式,改善了農民的收入與村落的基本建設,更讓農民能夠負擔得起教育與醫療服務...種種努力啓動了良性循環,讓農民更有意願與能力投入生產優質咖啡,使得咖啡品質年年上升—2010、2011、2012連續三年,安芭肯達合作社都在盧旺達的COE榜上有名,就是最具指標意義的肯定!
來自中非地區的Rwanda(盧旺達),北鄰(烏干達),東接(坦桑尼亞),南倚(布隆迪),西靠(剛果共和國——舊名扎伊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標準內陸國家(參考圖1),所有產品不論要上天或下海輸出或進口都必須和鄰國打交道獲得同意,不然就是死路一條,看一下它周邊的鄰國無一不是生產咖啡的大國,長年以來Rwanda的咖啡豆要輸出到國外都是經烏干達到肯尼亞的港口運出,因此與這兩國的外交關係除了要做好之外,國際組織及美國與歐盟也在背後幫了相當大的忙,但美國及歐盟不是這麼好心純白做工的,聰明的你應該想得到原因在哪裏.
盧旺達與衆多的非洲國家一樣命運多舛,種族衝突及內戰與大屠殺一直是非洲國家人民心中的痛與落後原因,最近一次在1994年Rwanda種族內戰中短短3個多月屠殺了將近百萬平民而震驚全球,其中歐美各國及聯合國部隊撒手旁觀也是最大幫兇,後來2004年一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Hotel Rwanda(盧旺達飯店)"重現史實,讓人不禁感慨萬分,時至今日Rwanda首都Kigali(基佳利)及周邊省份仍不時發生零星手榴彈攻擊及小型戰鬥事件,種族戰爭至今仍持續進行從未停歇.
種族內戰的後果就是造就一堆寡婦及孤兒,因此在戰後透過國際組織協助復原的過程中至今我們明顯發現Rwanda的大大小小咖啡合作社中的成員有超過50%以上都是文盲婦女及寡婦,因爲男性不論老少幾乎在那次事件中被屠殺殆盡.
Rwanda在20世紀初爲德國殖民地,後來一戰結束又被比利時代管,早年約在1904年由德國傳教士率先引進開始種植咖啡至1930年左右咖啡產量大幅增加,Rwanda曾是非洲第9大的Arabica種咖啡出口國,將近450,000小農,每個小莊園的平均種植面積還不到1公頃(每位咖啡農約165棵咖啡樹)合計總種植面積約28,000公頃.咖啡生產區域主要分佈在該國的西半部以及靠近首都Kigali基佳利的中部地區(參考圖2).但主要是低品質高產量出口到歐洲被當做便宜的調配基豆使用,毫無經濟利益可言,直到1994年種族內戰時幾乎毀了該國的咖啡產業,內戰後在相關組織及政府協助下才慢慢恢復元氣.
盧旺達咖啡品種95%以上爲Arabica Bourbon(波旁)及少量的Catuai(卡杜艾)Caturra(卡杜拉)
種植高度海拔1200——1800米
開花期每年9——10月開始
採收期隔年的3——7月
由於氣候與地理環境關係並由相關咖啡組織帶來新的咖啡豆處理法以提高品質,近幾年來Rwanda幾乎全面採用水洗法處理生豆,因此各合作社及莊園都會共用水洗處理場以節省費用(參考圖3),一般來說水洗處理場的周邊一定都是咖啡園.
2008年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舉辦的頂級咖啡年度評比中Rwanda Aromec(阿諾美加)頂級水洗波旁豆打敗同時參賽的牙買加藍山No.1及蘇門達臘曼特寧G1特級而榮獲2008年COE(Cup of Excellence)冠軍大獎至此開拓了它在咖啡界的名氣及價格.
這支Abakundakawa合作社來自首都Kigali西北方約30公里處的Musasa小村莊及Rushashi水洗處理場旁,目前有大約有1960位成員與兩座水洗處理場(參考圖3中的12及17標示點),農民以有機方式種植生產優質的咖啡(但並未申請或取得任何有機認證)並以高於一般水洗法浸泡時間兩倍的48小時浸泡生豆以增加豆子發酵所產生的特色,再以棚架曝曬與大量人力挑除可能因長時間浸泡或其他原因而產生的不良豆,同時在2010——2012連續三年Abakundakawa都在盧旺達舉辦的COE(Cup of Excellence)榜上有名(2010年是第3名),可見品質控管水平不差,生豆整體外觀相當類似肯尼亞豆(參考圖4).
Abakundakawa成立於2004年實際上正式名稱應爲Abakunda Kawa coffee cooperative纔對,主要由兩個婦女協會所組成分別是Hinga Kawa 和 Dakundakawa.
一般來說Rwanda的豆子特色是滑順,有著類似耶加雪夫和肯尼亞AA的酸度與花香,擁有檸檬和橙花香氣般並帶有焦糖的甜柑橘品質,特性有點類似津巴布韋和肯尼亞的東非豆.
至於Abakundakawa的風味——某團購網上說核果/微花香帶點可可的多層次香氣,瓜類香甜感,尾韻佳,body及酸質不錯,由熱到冷時變化大,放涼時有微弱的紅酒香,複雜度屬上乘——我想這個見仁見智,每個人感受點都不同很難說個準.
這支盧旺達咖啡豆子國外建議烘焙範圍從 美系1爆結束(City)——2爆開始(Full City)都適用.
這次烘焙了兩種烘焙度樣本
第1支是客人指定1爆中轉小火後至1爆結束關火滑行20sec(205℃)下豆,老實說豆色很淺果酸度真的很強.
第2支是另一位客人喜歡微帶果酸的咖啡但未指烘焙度因此以1爆完+65sec(211℃)下豆交貨,試喝後發現整體調性及味道竟然非常接近肯尼亞的Mchana AA Top,好奇妙——
相同的,不喜歡果酸味的人還是建議選擇接近2爆或剛Touch 2爆的烘焙度會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