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探索 肯尼亞咖啡的千種風味

作者:兩瓶水的咖啡博客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29 13:30:58

重溫肯尼亞的千種風味

  或許肯尼亞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太過於深刻——強烈如赤道地區正午的陽光,奔放如藍天下草原上成羣的羚羊,集所有熱帶水果的芬芳和茂密森林的狂野——沉澱在杯中,即使在涼透後的餘韻中仍不失其明朗硬氣……

  秋日的上午,恰到好處的秋意與空氣中縈繞的樂聲是如此的默契——只差咖啡香了!18號的肯尼亞——沉澱了一週的豆子,是否積累了足夠力度的風味呢?

  87°——是果汁摻進杯中的褐色的液體嗎?那樣的酸甜調子,那樣的草莓酸甜與只有新鮮莓果裏才確實可見的芳香——那樣直白地表現出來,而且苦味跑得無影無蹤——簡直不像肯尼亞的作風嗎?這麼水果這麼柔和堪比中美豆了!

  93°——野馬還需硬鞭催!到底這沉澱了一週的豆子味道深度有幾分,還須我高溫沖泡——果不其然!記憶中熟悉的醇厚甘苦基調的熱帶陽光的酸度出來了——沒有剛纔果汁版的那麼清淺那麼平易近人,卻讓人真正感覺到這支豆子的王者風範!

  90°——這世界總不缺乏折中主義,在咖啡的世界裏,挑戰過極端後莫忘了再試試折中的味道——實際上對於“均衡”一詞的真正領悟往往是由此得出的。沒錯,較之剛纔少了幾分銳氣,卻比第一杯的水果調調又多了幾分底氣,彷彿昭示:水果好喫,但強健的體魄光有水果是不夠的,五穀雜糧一樣不可或缺。確實,這就是一杯集合愉悅果酸和美好乾果香氣的典型性“均衡派”咖啡,酸苦甜的結合如此微妙以致讓人難以表達是贊還是貶——只能一語概之——“不錯!”,嗯,“真的不錯”!

  當然,溫度帶來的差異還只是平面性的——只是風味覆蓋的面積差異而已,真正帶來三維立體型差異的,還是器具——接下來才真正見識了kono的威力——綿、柔、稠、厚,所有的果味兒花香甘苦酸甜千重風味彷彿被糅合成一個巨大的圓球——閉着嘴巴,口腔裏便成了一個風味無限的小宇宙。

  這就是肯尼亞!千百滋味萬千風情!雖然記憶裏這樣的風味都曾留下痕跡,但是在這樣一個清晴靜的秋日上午,這些滋味又一一重現眼前,就像多年以後又邁步在曾經走過的地方,手裏牽着那雙似夢幻卻又熟悉而真實的手一樣,怎能不驚喜怎能不感動?

重溫肯尼亞的千種風味

  ps:在這個視新鮮度爲生命的精品咖啡世界裏,好像大家都恨不得在豆子出爐的那一瞬間就去享受它的“新鮮”滋味,有人已經把專業咖啡店的豆子新鮮度從“兩週”縮減到“一週”甚至“三天”,甚至有些老美店竟然標榜只用烘焙之後24小時以內的豆子。而這麼幾年裏對於肯尼亞的瞭解發現真正“黑馬”級的肯尼亞絕對要放上一週,那味道纔出來,才談得上真正的柔和和豐富,而如果溫度溼度適宜,保管得當,在製作時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的話,烘焙後兩週的肯尼亞可是真正能演繹“完美”哦!可惜這樣的完美一般客人是無福消受的,客人一般喝到的都是新鮮度在一週左右的豆子——大部分都被我們在某個早晨的morning coffee中,或某次整理豆子時“順手”給做出來的……

2014-09-11 16:36:27 責任編輯:兩瓶水的咖啡博客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