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烘焙好的咖啡中度研磨,取10克放入杯中,注入150毫升的熱水。咖啡的烘焙度是“焦糖化測定器”數值的65左右,約屬“肉桂烘焙”(在美國則屬淺、中度烘焙)的程度。“Agtron”是美國主要使用的烘焙度指標,以特殊的色差儀測量烘焙度。
2.將浸入熱水中的咖啡粉用湯匙攪拌,聞聞香味。下一步是去除泡沫,以試匙舀起一匙咖啡液送入口中。爲了確認咖啡液的瑕疵,將液體吸人上顎,讓咖啡液在口中呈霧狀散開。這種方式不太優雅,但是這麼做可以確認異味。 根據這一連串的感官審查後將咖啡分級,分級的基準是“溫和(Soft)、艱澀(Hard)、碘味”三項。“溫和”是指具有柔順且優雅的酸味和濃厚的醇度,“艱澀”是指像柿子一樣的澀味,“碘味”就是石碳酸之類的味道。
1. 杯測需準備工具:
生豆與其熟豆樣品
Agtron光譜分析儀
磨豆機
玻璃杯/或瓷碗 (杯測容器,同一場杯測使用的器具和其材質要相同,常見的有5oz 或者 6oz 的 Manhattan Glass或者是Rock Glass。白瓷杯的話,建議容量介於 175 -225ml)
杯測表 、空碗 (吐咖啡液)、 杯測勺 、 電熱水壺、計時器
乾淨、安靜,沒有其他香氣干擾
3. Roasting/烘焙(準備杯測樣品)
熟豆是在杯測前8-24小時內完成,熟豆至少要放置8小時。
烘焙程度:以M-Basic (Gourmet) Agtron標準值爲依據,烘焙程度從淺烘焙到淺中烘焙,豆子數值58,粉的數值63,Agtron色卡尺度是55-60
烘焙時間:8分鐘以上——12分鐘以內,不能有焦黑和剝裂
熟豆要馬上用空氣冷卻,不可用水冷方式
樣品豆溫降到室溫溫度時(約20度),放入密封容器或不透氣袋子裏,一直到開始杯測前,都要降低與空氣接觸,並防止接觸到污染。
樣品豆應該要暫存在陰涼處,但是不需冷凍或冷藏。
4. Determining/ 咖啡量:
8.25g咖啡:150ml水。符合Golden Cup的最佳沖泡比例。但可依據杯測使用的玻璃杯容量調整咖啡粉的比例,比例大約是相差正負0.25克左右
5. 注水:
杯測前在研磨樣品豆,研磨後15分鐘內完成注水。咖啡粉注水後不要浸泡超過30分鐘
依據前述咖啡量比例,是以咖啡豆(不是以磨好的咖啡粉)重量去調整水的比例
咖啡豆研磨程度要比般濾紙沖泡的顆粒度再細一些(比如通常是磨成一般砂糖顆粒般,那杯測就是大約細砂糖的顆粒),也就是說要能夠在美國20Mesh尺寸的網目通過約70——75%爲標準。爲了讓測試更準確,杯測的每款樣品豆要準備5杯
兩種方法各有其目的與用途,但今日已是高品質精品咖啡登場的時代,過去那種尋找瑕疵點的負面評價方式已經缺乏意義,取而代之,積極評價咖啡個性與香味的方式纔是時代主流。
身爲巴西咖啡最大進口國家的美國已將評價方式由“消極性杯測”改爲“積極性杯測。原本以最普通的商業咖啡作爲國際交易市場主力的巴西經過幾次實驗失敗後,終於將“Cup of Excellence( COE,優質咖啡)”的評價方式通過巴西的生產企業傳到全世界。由此可見“積極性杯測”方式着實已成爲主流。
巴西式
杯測法的感官審查普遍適用於世界的多數消費國。杯測所使用的烘焙度設定爲“肉桂烘焙”,因爲這個烘焙度能夠確實預測出淺度烘焙與深度烘焙時的味道變化。咖啡隨着烘焙度愈深,揮發的成分愈多,味道會改變,因此選擇成分揮發前的烘焙度,也就是以淺度烘焙來作杯測。
事實上還有另一個原因。巴西咖啡的最大進口國是美國。美國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是淺度烘焙,也就是美式咖啡的全盛期。生產國巴西在杯測時會配合美國的習慣使用淺度烘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當時美國的烘焙方式是更深的,那麼巴西的杯測烘焙度必然更深。
將適合淺度或者肉桂烘焙的咖啡改用法式或是意式烘焙並列入菜單,是相當冒險的事情。因爲即使淺度烘焙後風味絕佳,也並不表示該咖啡適合深度烘焙。 因此杯測不一定要統一採用巴西式杯測的肉桂烘焙度,適合深度烘焙的咖啡杯測時還是使用深度烘焙較佳。
生豆淺度烘焙後可以清楚發現它內含的瑕疵味。與未成熟豆等一旦深度烘焙就和普通豆子一樣難以判別不同,淺度烘焙可以輕易從外表上分辨出它們的不同。
對於第一次使用的生豆時,首先用淺度烘焙,然後咖啡杯測,味道好的話就將它烘焙到預定的烘焙度,再一次杯測。淺度烘焙的杯測具有相當的優勢,但足光是知道瑕疵味,並不代表瞭解整體的味道。不論何種咖啡要進行杯測,最好將它烘焙到第二次爆裂期,因爲在第二次爆裂的前期,會產生豐富的香味與美味。 雖然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點擊瞭解SCAA杯測法)的香味評價採用Agtron50左右(城市烘焙)的烘焙度,但是咖啡的豐富風味沒有進入第二次爆裂期是不會出現的。希望各位能夠了解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