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器橫跨各領域,市面上也可見到許多種類。根據機器的功能、咖啡店定位及追求的味道而挑選不同的濾器。有如流行一般,僅盛行一時的濾器;也有具專業功能、可長期使用,甚至能代表一個咖啡店形象的濾器。由於過濾方法會直接、間接影響到咖啡的醇厚感及風味,根據所使用的濾器,咖啡的角色定位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被視爲是重要因素。市面上過濾材質種類雖多,但大致上可分爲三類。其他萃取上的相關變數及各濾器的優缺點等細節,在這裏先略過不談,主要以一般性的內容進行說明。
①金屬
咖啡濾網、濾杯(perforated metal plate)
金屬板上的孔洞大小及數量有各種規格,一定要先考量研磨度再使用。此工具基本上與過濾飲料無關,僅有極細的粒子才能通過。
②濾布(cloth)
是有助於萃取出絕佳風味的濾器,較具代表性的可舉法蘭絨及絨布爲例。使用濾布前,一定要先用熱水煮過,同時也要好好管理才能長久使用。油脂滲入濾布易產生敗壞風味,衝煮時飲料的風味也會有所改變。因此要注意保存溫度(使用後要放入裝有冷水的容器中保存或是放進冰箱冷藏室),也要慎選置放的容器。
③濾紙(paper)
雖被認爲是最能萃取出清爽味道的濾器,但若要利用濾紙建立理想的咖啡萃取環境,多少有些難度,此外,濾紙若阻塞很有可能會改變水的流向,導致過度萃取。但除了能萃取出清爽味道外,使用上較爲便利且保存及管理上都很方便的優點,仍使其受到許多咖啡店的喜愛。
每天很習慣手衝一杯咖啡當早餐的飲料,隨着玩咖啡越玩越大,器材也越蒐集越多。
濾杯有兩款最普通的平口3孔濾杯跟Hario V60的錐形濾杯兩種,但是這兩種濾杯都需要濾紙,濾紙是消耗品,美喝完100杯就得要補充,有時候忘記要買就GG了。
其實一直很想下手金屬濾杯。
聽說...
聽說....
咖啡濾網可以不用濾紙(哈哈!當我健忘症發作的時候,就還有咖啡喝...)
這麼多的聽說,不如買個來玩玩,剛好那羣咖啡蟲朋友揪咖啡器材團購,看到這款小巧好攜帶又有一個小馬克杯,居家外出兩相宜。
(惡魔的我OS. 買下去~買下去!)
(天使的我OS. 已經有虹吸壺、兩個濾杯(而且纔剛剛買好濾紙)、比利時壺、摩卡壺,不可以買!!!!!!)
對於一個愛品咖啡的人怎麼可以不嘗試各種沖泡方法,然後進行一系列的比較呢?買了!
濾杯的上面有刻度,下面的刻線代表咖啡豆的量是12g,上面是15g。
不過考慮到咖啡烘焙上的失水率,用體積來換算重量其實不是這麼準確。
淺焙豆一直都是我的最愛,習慣用15g的豆子衝200ml的水...
用電子秤量了15g淺焙的worka耶家G1喀啦啦啦的磨成粉到下去,大約只到12g的刻度,主要是因爲淺焙豆的失水率少,體積相對小的關係;
後來我有嘗試用15g的深焙豆子,就剛剛好到15g的位置。
玩手衝咖啡的人都知道水的比例也很重要,這個時候就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貼心。
說明書上說,水量到達下壺(玻璃杯)上的mark上緣那條線就是200ml,我認真地拿了量杯跟電子秤量了一下...
真的是200ml,我超佩服日本人的龜毛,連這個都可以這麼準確。
滴滴滴~滴滴滴~好了!可以補充一日的咖啡因。
再來會有幾個問題
1.
咖啡濾網會不會有殘留的咖啡粉末在下壺的杯底?
答案是會的!如果磨豆機模的不夠均勻,或者顆粒太細,確實會有殘粉。但是,因爲我的手搖磨豆機等級不錯,所以殘粉的狀況沒發生。
2. 金屬濾杯衝出來的風味如何
用同樣都是錐形的濾杯沖泡同一只豆子,金屬濾杯衝出來的風味確實比較豐富,但是這款因爲是1人份的濾杯,所以不建議把豆子放到超過15g的標線,在衝的時候很容易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