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曾經入手過一把單人份的
摩卡壺,但Bialetti Brikka纔是讓我真正領略到摩卡壺迷人魅力所在的工具,因爲煮出來的咖啡口感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啊!
首先,我們得先把相關的工具準備好。通常我會用到這些工具,左起:瓦斯爐、爐架、咖啡豆、水、Bialetti Brikka兩人份摩卡壺。
然後就可以開始了。
我會先準備好從開飲機煮沸之後的熱水,水量約在上壺裏頭H2O的字樣以下。
冷水或熱水我覺得無所謂,只是冷水加熱的時間需要長一點,而熱水加熱的時間較短。如說要說口感上是否會因爲這樣造成差異的話,我想可能會有,但應該不大。
其實下壺有一圈刻度,如果水量剛好是在上壺H2O字樣附近的話,注入下壺以後就也會剛好在刻度所標示的位置附近。
煮單品咖啡時的研磨度我會設定在3.5,對應到小飛馬的話,應該會在2~2.5之間。也就是說,如果習慣喝濃一點的口感,可以再調細一點,如果習慣喝口感淡一點的,就可以調粗一些。
是的,我會固定粉量與水量,以調整研磨粗細的方式來調整口感。
濾細粉是我個人的習慣,雖然小富士的細粉量已經很少了,但有濾還是有差。
如果怕麻煩的話也可以省略這個步驟,事實上無論怎麼濾,在衝煮完成之後還是會有細粉殘留。如果真的想解決細粉的問題,也許加一張濾紙會比較有效。
我在意的問題並不是細粉沙沙的口感,而是不想讓煮完以後的咖啡口感太雜亂。
通常我會把粉量抓在20克左右,濾完細粉以後再倒入粉槽,稍稍的撥平就好,即使粉量差一點點沒關係。
書上講的,將水加熱到一定溫度之後再將粉槽與上壺旋緊這件事,本來我也是按表操作的,但後來實在覺得懶,也因爲加熱後的下壺實在不怎麼好拿,所以後來乾脆不管那麼多,直接整組鎖緊加熱。
一般的說法是
摩卡壺適合搭配深焙豆,但可能是因爲我太愛玩,對我來說豆子的焙度深淺倒不會那麼在意。
在衝煮前,我會先確認瓦斯罐裏是否還有足夠的燃料,避免發生煮到一半瓦斯熄火的情況。
點火!
上架!
因爲水量少的關係,所以加熱的時間很短。
以室溫的開水進行加熱,約兩分半左右就會先有一點點咖啡流出來,不過溫度略低,感覺上很像是萃取Espresso時「預浸」的那個階段,看到那些咖啡色的液體流出來,就表示咖啡粉層已經開始有熱水流過了。
簡單的說,我的操作步驟如下:
以室溫的開水,倒至上壺標示的水位線以後,注入下壺
咖啡豆研磨、濾細粉,並將研磨完成的咖啡粉倒進粉槽中
粉槽放至正確的位置後,鎖緊上下壺
將摩卡壺放於爐架上,點火加熱
2'30 開始有咖啡液流出
4'40 混着Crema的咖啡開始噴發
4'50 咖啡衝煮完成
關火
衝煮完成之後,上頭會浮着一層赭紅色的泡泡,那就是傳說中的克利瑪(Crema)啦!
但還是沒有人家專業義式咖啡機煮出來的那麼漂亮。
嗯~~~好香!聞起來就覺得幸福。
雖然不是很正式的Espresoo,不過用猴子杯喝起來還是很有趣。
現在,如果我想試試看單品咖啡前段豐富的層次感的話,會以之前習慣的手衝做萃取,如果想試試看咖啡豆中後段風味的可能性的話,會改用這把摩卡壺做衝煮,以後沒意外的話,八成就是這個模式了吧!
也因爲新找到這把
摩卡壺,我開始研究起布朗尼的製作。
這種手作布朗尼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只要在摩卡壺煮完咖啡以後,將粉槽取出,用嘴巴「輕.輕.的」把已經成型的布朗尼吹出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