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
摩卡咖啡具獨特原野風味的酒香及清爽的芳香,加上甘醇的苦味、豐富柔滑的口感,餘韻中還可發現果實甜美的味道。
咖啡的發源地衣索比亞同時也是所羅門王朝的發源地。在衣索比亞東部的Harra地區的街道被中世紀的石牆所包圍,一共有五個門,且這裡的住宅都是平房,再加上幾間的回教教堂,具有阿拉伯風味的地區。
Harra Mocca就被種植在高約2,000m的山上。當咖啡果時完全在咖啡樹上乾燥,此時才用手工一顆一顆的將它從樹上摘下。由於具有火山灰土壤及溫度變化相當大的環境下以及具有良好的斜面可以接受到完全日照的關係,使得它具有優良的酸味及甘味,當然也具備有典型的摩卡臭味。
衣索匹亞當地野生的咖啡樹是全世界阿拉比卡種咖啡豆的原生地,衣索比亞位於赤道及南迴歸線中間,與肯亞、蘇丹、索馬利亞、及吉布地爲鄰國。不同於其他非洲國家,衣索比亞一直都維持着獨立自主的狀態,並未被歐洲國家統治過。
阿拉比卡咖啡最早是在衣索比亞的Kaffa 省中發現的,於西元14 世紀移植到葉門並被荷蘭人發覺。荷蘭人並於西元十七世紀的時候,將咖啡種子帶至錫蘭、印度尼西亞等地發展。
至今,種植方式並未改變許多。大部分的咖啡樹仍採用最原始的野生方式種植。主要的種植地區包括Harrar, Sidamo, Yirgacheffe,Djimma 及 Gimbi 等。長果哈拉(Longberry Haar)與摩卡相近,通常用來取代摩卡,又稱爲依索匹亞哈拉摩卡,哈拉摩卡主要以日曬乾燥方式處理,它的酸度很高,帶有葡萄酒口味的濃郁、溫和、味道強勁、產量高、香氣宜人。另一產區耶加雪夫(Yirgacheffe)乃以水洗式處理,在淺焙下,具有迷人花香味與檸檬等多樣果酸特殊風味。至於西南部季馬(Djimma)及金碧(Gimbi)地區仍生長野生阿拉比卡咖啡樹,咖啡豆直接從地上撿拾,最近幾年,已開始留意改善採收和處理豆子的方法,而且咖啡產量也擴大,不過,野生咖啡樹所生產的咖啡豆仍是用木臼及其他原始方法清洗。
衣索匹亞咖啡的等級是以咖啡豆瑕疵品的數量來區分。
Grade 1 = 0~3 個缺陷豆( 每300g 生豆 )
Grade 2 = 4~12 個缺陷豆( 每300g 生豆 )
Grade 3 = 13~25 個缺陷豆( 每300g 生豆 )
Grade 4 = 26~45 個缺陷豆( 每300g 生豆 )
Grade 5 = 46~90 個缺陷豆( 每300g 生豆 )
等級1-3 是水洗處理豆, 等級4-5 是日曬處理豆
品名:衣索比亞哈拉
摩卡咖啡Ethiopia Star Harra Grade4
烘焙:Hottop city(二爆初下豆19'30")2009/02/01
研磨:中(小飛鷹3)18g
沖泡:濾紙\手衝
沖泡量:360cc
摩卡咖啡風味品析:幹香中帶點酒味;溼香撲鼻;飲入酸亮度明顯轉爲微苦甘甜;具有極豐富風味變化且餘韻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