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能夠對咖啡風味有全面的瞭解,鑑定師們會大口喝咖啡,使它們流串過整個口腔,因爲口腔的不同部分對不同口味的靈敏度不一。(舌頭對應甜味,喉嚨後部對應苦味)。
100%純咖啡的陷阱。這是最明顯的提示,因爲“100%純咖啡”不能說明質量,只意味着使用了高利潤、抗寄生蟲能力更好的低質量 Robusta 咖啡豆。這種咖啡嚐起來有更爲明顯的苦味。
保質期遠重於“烘焙”時間。不要只想着根據烘焙日期
判斷咖啡的新鮮度,不看保質期一定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
口味繁多。如果一個品牌出產多種口味的手工咖啡,那他們一定不注重咖啡豆的質量。這不是說一位專業的烘培師不能製作兩三種口味(Klatch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是當你有很多選擇時,你找到一杯好咖啡的幾率便會大大降低。
過分依賴混合咖啡。常用的削減成本的技巧就是買低級別的咖啡豆進行混合。如果一家公司出售 10種咖啡,其中 8種都是混合咖啡的話,那他們一定不值得信賴。
烘焙等級。大多數專業咖啡烘焙師都不會用光亮、中等、或暗沉這類詞來形容烘焙等級,他們會以誇張的通感來形容,比如用泥土色或巧克力色來形容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如果你沒有看到一個形容風味的詞,很大可能是咖啡豆烘焙師並不專業。這絕不是好徵兆。
杯裝還是罐裝。玻璃瓶裝一般是脫水咖啡,罐裝和塑料包裝的可能也是這種。這些都不環保:生產和運輸過程中都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使用透明袋也有問題,因爲光線就是咖啡豆的主要天敵,黑暗纔是它們的老友。
咖啡存量太多。除非你是爲部隊或者辦公室採購
咖啡,否則一次最多買 2磅以下。因爲,它會隨着時間變質,並且最出名的烘焙師不會想讓他們的產品在架子上呆幾個星期。
流行用語。自然、純粹、生態友好聽起來很棒,但沒有什麼實際分量。找一找 USDA有機認證或 Fair Trade 認證貼紙——很多好咖啡都沒有這些認證,但要小心藏在華麗詞藻的背後的陷阱。真正有用的信息也就是生長海拔、加工說明和品種類型。
不出售全豆
咖啡。如果一個牌子不出售全豆咖啡,也不是個好兆頭。
以箱出售咖啡。如果沒有好好的包裝一下,這很有可能就是質量很差,因爲這顯示了不注重保質能力和新鮮度,而咖啡暴露在光線和空氣中會很快的變質。
缺少產地特色。類似於哥倫比亞和危地馬拉這樣的國家並不小,他們有許多種
咖啡。羅列農場和地區能夠激發採購信心,反之則降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