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虹吸壺(Syphon)俗稱“塞風壺”或“虹吸式”,是簡單又好用的咖啡衝煮 [1] 方法,也是坊間咖啡館最普及的咖啡煮法之一。虹吸壺雖然有“塞風式”的別名,卻與虹吸原理無關,而是利用水加熱後產生水蒸氣,造成熱脹冷縮原理,。
虹吸式咖啡壺在臺灣和日本最爲常見,聽說最早是由蘇格蘭造船師Robed Napier發明,1830年在德國也出現過,最後再由法國和英國不斷的改良成爲上下二個壼的這種靠加熱和大氣壓力的作用下,加熱使水往上走(熱空氣上升),關火後咖啡被過濾往下走(冷空氣下降),來完成浸泡和過濾的咖啡壼,秀味十足,製作者彷彿像是科研人員般。
虹吸式咖啡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總帶有一絲神祕的色彩,在臺灣的咖啡發展歷史中,虹吸式咖啡壺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所謂的研磨式咖啡(意大利式濃縮咖啡)大行其道,相較之下這種虹吸式咖啡壺需要較高的技術性,以及較繁瑣的程序,在如今分秒必爭的工商社會里有逐漸式微的趨勢,但是虹吸式咖啡壺所能煮出咖啡的那份香醇是一般以機器沖泡的研磨咖啡所不能比擬的。
手衝咖啡這種過濾法的咖啡沖泡方式,原型是由一位叫BIGGIN的英國人發明的,因爲當初咖啡被引進到英國的時候,同時引進的是土耳其式的浸泡法做咖啡,英國人喜歡咖啡但很不喜歡咖啡渣的口感,於是這位BIGGIN先生在十七世紀末發明了絨布過濾咖啡的原型就叫BIGGIN,然後十八世紀初期,法國人也發明了一個金屬的過濾器,不過大部份人還是喜歡使用BIGGIN,就這樣一直用到歐洲使用工業化方式用機器煮咖啡,這種手衝式的咖啡用具才被日本人所使用併發揚光大。
手衝咖啡最重要的關鍵,不在於沖泡手法,而在於研磨和水溫的掌控。”
如果要把一杯接近完美的手衝咖啡評爲100分,那麼整個調理過程的各個環節,像是研磨、水溫、沖泡手法等,所佔的分數,應該照怎樣的比例分配比較合理?很遺憾,這種問題,通常只能訴諸於感覺,難以給出合乎科學,能夠量化的答案。我自己思考後的答案是,研磨和水溫加起來,大概佔80分,剩下來的20分可以配給沖泡手法。當我把這個觀點在五四咖啡俱樂部提出時,得到會員的認同(或是不好意思反駁);因爲每位會員都曾體驗過,只要掌握住研磨的粗細和均勻度,並確定手衝壺內水溫適當,即使沖泡的手法不很熟練,也一樣能夠衝出一杯相當可口的咖啡(也許不夠完美)。這證明了,沖泡手法並不是手衝咖啡最重要的關鍵。
降低沖泡手法的重要性,這個論點,一定會引起爭議,甚至會激怒一大票咖啡從業人員,因爲這似乎是對他們專業的否定,但這並非我的本意。畢竟,對於咖啡要有相當程度的瞭解,才能把研磨、水溫這些細節處理妥善。我要強調的是,完成一杯成功的手衝咖啡,應該先拿下那比較容易獲得的80分,然後纔在剩下來的20分裏,施展漂亮手法,把沖泡逼向完美。
關注公衆號,發送 130255 免費閱讀全文
2019-02-25 11:24:5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