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一名崇尚生酮飲食的醫生在患上肝膿腫後仍用咖啡灌腸,最後病況惡化過世。他的妻子日前在臉書粉絲專頁證實,該醫生會45歲英年早逝,就是因爲不採正規抗生素、引流治療,還持續咖啡灌腸排毒,錯過治療時機導致的。
所謂生酮飲食指的是一個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合適的配方飲食。所謂咖啡灌腸就是將高溫的咖啡從肛門灌入直腸和大腸。專家說,咖啡灌腸無助排毒、減重,且長期生酮飲食可能因營養不均衡導致“腸漏”,加上灌腸可能造成嚴重感染。
那爲什麼民間會流傳起咖啡灌腸的做法?
也許來自古代的醫療處置
1、體內毒素
古代認爲,糞便又臭又髒是因身體內充滿毒素和有害物質造成。例如:古埃及人認爲有一種叫“腐”的有害元素存在於糞便中,會引發疾病。在古埃及文獻中除了描述灌腸法,還記載法老有專屬的健康護理僕人──官位稱爲“肛門守護者”。
經過了幾千年,隨着醫療知識進步,現在的我們已經知道,糞便在大腸中不會使我們中毒,除非是腸內黏膜受損,血管被破壞了。
2、黑膽汁鬱滯
古代認爲,由於肝膽滯留太多黑膽汁,身體纔會生病,而當時沒有引流手術,所以採取的治療方式是把膽汁從肛門排出。灌腸就被視爲最有可能的救星,能矯正人體內一切不正常的現象
“葛森療法”與現代咖啡灌腸理論
離世的醫生同時也推崇“葛森療法”,認爲咖啡灌腸可助排毒。咖啡灌腸是“葛森療法”其中一個環節,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創立葛森療法的德國醫師馬克思·葛森認爲,癌細胞會產生大量毒素,肝臟爲了代謝毒素會不堪負荷。葛森療法透過嚴格控制飲食、補充營養、用咖啡灌腸來分擔排毒工作。
以生理學來說,咖啡成分裏的棕櫚酸咖啡醇,可以刺激肝內的抗氧化物質分泌,例如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再加上解剖學,肝的門脈血管系統從腸繫膜連結肝和腸,所以現代的咖啡灌腸理論是指,咖啡成分可以經由大腸吸收,再從門脈系統進到肝內,增加抗氧化功能,於是患者上廁所時看到臭味糞水一起排出,就以爲真的有排毒了。
以上所述聽起來很順、很符合醫療理論,只是有一點違反身體自然機能:
1、灌腸很少灌洗全腸
一般民衆以爲灌腸如同“通水管”的清洗,就是灌洗整條腸子。事實上,一般簡單的灌腸只灌到乙狀結腸,最多隻能將藥物灌到降結腸,但大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各自有其必要的作用,才能進行消化、排泄和吸收,維持健康的身體。
2、大腸吸收咖啡有限
人體的主要營養物質吸收都在胃和小腸,大腸的功能除了儲存糞便外,還能吸收部分水和電解質,至於咖啡中的咖啡因、菸鹼酸、綠原酸、咖啡酸、單寧酸等,真的可以有效吸收到血液循環中嗎?
2013年一項設計爲隨機抽樣、開放的醫學研究,分2組研究羣組,一組是用500c.c.咖啡灌腸,一組是飲用180c.c.咖啡,10天后再交叉互換,也就是說,原本用灌腸的變成喝咖啡,原本喝咖啡的變成灌腸,抽血結果發現,只要是咖啡灌腸的受試者,血液中的咖啡因成分,平均遠低於喝咖啡時的3.5倍,所以可以知道,腸子本來就非吸收咖啡的自然生理機能
新陳代謝科醫生表示:咖啡灌腸讓人無法理解
一位在職的新陳代謝科醫生黃峻偉受訪時表示,該名醫生的故事是令人遺憾的錯誤示範。對方所採用的飲食或排毒療法中,最令人無法理解的就是咖啡灌腸。腸子吸收營養之處在於小腸,大腸僅有水分和部分的營養吸收,腸子也並無排毒功能,灌腸只能協助排出宿便。
黃峻偉表示,有些長期便祕者須靠灌腸排出宿便,正常使用下及人體免疫正常時,灌腸並不會造成危害。但因腸黏膜不像皮膚強壯,且大腸表面有許多細菌,維持多樣性的體內菌叢平衡,若灌腸時給予管腔太大壓力,將細菌擠壓到血液當中,就可能發生感染問題。也有感染科醫師懷疑,該名醫師的肝膿瘍可能就與咖啡灌腸有關。
部分崇尚生酮飲食者或許因具有較多冒險精神,也會嘗試其他另類療法,如搭配咖啡灌腸等。然而,利用咖啡灌腸排毒並沒有太多的醫學證據,且根據文獻,目前至少已有超過10例個案因咖啡灌腸引起腸子燒燙傷,也增加感染症風險。
就小編來說,有病就得去醫院,咖啡還是拿來好好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