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人問過韻工作室有沒有賣臺灣咖啡,由於各種原因之下,我們從來沒有進貨過,今天Alice就來帶大家認識臺灣咖啡的簡單演進、現況及發展。
Alice認爲,愛喝咖啡的人應該多少有想過要捧場自己國家的咖啡,所以可能嘗試過雲林的古坑咖啡,但Alice對於古坑咖啡其實沒有太好的印象:焦香、苦澀、難入喉。
不過,就在2009年的時候,阿里山的熱帶舞曲莊園在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所舉辦的最佳咖啡賽COTY(Coffee of The Year)中,拿下杯測分數83.5的高分,堪稱亞洲咖啡之光。
這樣的重大事件讓更多人看到臺灣咖啡存在的希望,有不少地方政府開始扶植當地的咖啡產業,臺南、屏東等更是產臺灣咖啡的大縣市,一切看起來相當美好,但咖啡實際的品質與價格呢?
給大家一點概念:一般在咖啡店所賣的國外咖啡價格半磅300至450元左右,換算成生豆價格大約是一公斤300至450元,如果以這樣的價格去買臺灣的咖啡,估計會買到我前面所說的焦香、苦澀、難入喉的咖啡,想喝到良好品質的臺灣咖啡大概需要花上2倍以上的價格才能買到。看到這裏也許會有朋友納悶怎麼會這麼貴,這是由於臺灣普遍栽種咖啡樹的面積小,人力成本高於咖啡產國(非洲、中南美洲等),再加上處理的技術與配備欠缺(通常這些在國外都是由財力雄厚的莊園自己購買或統一集中到合作社、處理廠協助處理),這些種種因素讓臺灣咖啡的價格不得不攀升;也由於農民對咖啡品種的認識太少,造成品質難以掌握。
有讀過經濟學的朋友大概一下子就能瞭解,臺灣在種植咖啡上與其他咖啡產國相比不是太有比較利益,於是有人呼籲要將臺灣的咖啡行銷方式效法夏威夷的柯納(Kona)咖啡,走精品化、高單價的路線,於是近幾年來臺灣每年都會舉辦臺灣咖啡評鑑會,挑選衆多咖啡中的佼佼者,捧紅不少臺灣的咖啡莊園,更吸引日本、中國前來採購。
就Alice喝過某一年評鑑前三名的咖啡,除了共同特色皆帶有茶感外,我覺得並沒有太多的風土特色,而且同樣的價格我可以買到更好喝的國外咖啡,有興趣嘗試好的臺灣咖啡朋友不妨前往Goodmans roaster或Fika Fika看看,當然荷包要是滿的才點的下手啦…
自身品嚐經驗與過去經濟學所學的概念,讓我不是相當看好臺灣咖啡的發展,但前陣子由於某些機緣,我聽到臺灣咖啡農爲爭取政府補助所做的努力,除了想種出更好的咖啡,更想提升自己對於咖啡品質評鑑的能力,與國際準則接軌,也對於品種有更進一步的研究,並加強咖啡後製的技術。他們講的看似輕描淡寫,但總能感覺到背後的辛酸及辛苦,我其實有那麼一點被感動。
講歸講,Alice還是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嘗試看看越來越厲害的臺灣咖啡,在這裏Alice不爲臺灣咖啡的未來下評論,因爲我也同樣在觀察這個產業的發展,而且我們正在經歷着。
如果有興趣深入瞭解臺灣咖啡的朋友可以繼續閱讀下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