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喝咖啡的你應該已經聽過藍瓶咖啡了,這個咖啡界中的Apple,已經像病毒式一般的出現在各個社交、媒體上,有人說咖啡在被星巴克稱霸多年之後出現顛覆咖啡店的藍瓶咖啡纔像是真的咖啡店,也獲得許多愛喝咖啡的創投大老投資,得以在美國、日本掀起這波藍風潮。
咖啡飲料界中的 Apple: 快速發光的咖啡品牌
怎麼會將咖啡品牌與蘋果扯上邊呢?原因是藍瓶咖啡確實在美國吸引了許多科技業知名品牌投資。
理念執行 - CEO Bryan Meehan
藍瓶咖啡的執行長Bryan Meehan 的一生非常有趣,早期在英國創立了Fresh & Wild ,一間以有機食品販售爲主的量販店,透過良好的經營模式在英國成爲最成功的有機食品量販店,每週約有四萬多名顧客購買,而在2004 年將之賣給美國的Whole Foods Market。在 2007 年成立了 Nude Skincare,以天然的成分製成的保養、化妝品公司,至今還是經營得很好。就是以這種天然、有機的環保意識在做生意的他,決定拉幾位友人一起投資Blue Bottle,Blue Bottle 的咖啡是來自於各莊園的單品咖啡豆,烘焙、手衝方式、飲用方式以及盛裝都有用心用熱情在每個步驟,而不是像星巴克的咖啡,不知道原本的咖啡豆種植地,只是進去店家裏看着一杯咖啡被組裝而不是一杯咖啡該有的體驗。
用戶的體驗: 不只是一杯咖啡
Blue Bottle 的愛好者大多都是科技圈的人,從以往到現在科技圈中商品功能性固然被強調,但用戶的體驗也很重要,像是Facebook 不停地更換演算法,希望能夠在你打開臉書時可以看到你'準確'想看的訊息,而Blue Bottle 抓到了這個重點,嚴格的把關一杯咖啡從咖啡豆到你手中的每個步驟。
迷人的靈魂: 創辦人 James Freeman
藍瓶以「靈魂」來註釋咖啡,創辦人 James Freeman 是個音樂人,較爲浪漫而且感性,同時深受日本的職人精神影響,每杯咖啡都是講求該杯咖啡的靈魂。每一間分店都堅持採用自家嚴選、烘焙的豆子,在四十八小時內的咖啡豆纔會被販售,每杯手衝咖啡都是咖啡師的作品,許多細節講究得令人驚歎,但這就是藍瓶靈魂的迷人之處。
成爲咖啡界中的蘋果: 科技公司的青睞
執行長Bryan Meehan 夥同了創投公司、Twitter、Instagram、Flickr、Uber、About.me、Wordpress 以及SoundTracking 的創辦人一起投資了Blue Bottle,看到這些品牌也贊助藍瓶就知道藍瓶的魅力實在不可擋,更有人認爲創辦人James Freeman 在咖啡產業上的細節處理與用心與Steve Jobs 之於Apple 一樣,所以纔會吸引這麼多的投資者,他們深信創辦人的特色能夠感染整個公司,那麼這公司必定會成功。
進軍日本: 職人精神的進化
文章前面提及James Freeman 深愛日本的職人文化,所以海外拓點第一個就是日本,主要的設點都是以東京爲主,清澄白河旗艦店、新宿店、青山店、六本木店、中目黒店、品川店,店面都以倉庫、車庫較工業風的設計,與一開始創辦人在車庫開店的形象相印合。
法人非授權: 每步都要自己參與
James Freeman 認爲這個進入日本市場的動作並非只是擴點,而是讓整體藍瓶更加升級的機會,希望可以借有這個機會將日本職人的精神帶入藍瓶內部,日本的服務精神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出名的,一般的職人咖啡店也會自行鑽研研究如何讓咖啡更好,這與創辦人的理念相吻合,碰出美日咖啡文化的火花,讓藍瓶咖啡更加進步。
創辦人與執行長一致認爲前進日本設立法人公司自行掌控各類變因,要知道的是創辦公司比授權成本還要高上許多,一個全新的市場、文化,對於不熟悉的市場有太多功課需要準備,但是創辦人的個性以及想法讓藍瓶得到了許多的投資,爾後也在日本經營得有聲有色,基本上每間店天天都是爆滿的狀況。而相反地,像是星巴克這種授權模式,則會在每個國家中由當地的公司負責經營。
第三波咖啡浪潮: 精品咖啡席捲而來
第三波的精品咖啡浪潮席捲而來,在世界各地已經不是義式咖啡拿鐵獨大的時代了,更多的店家著墨在精品單品咖啡上。其中藍瓶可謂這波咖啡浪潮中的佼佼者,成功的將這種咖啡文化推向國際,但是否能像當年蘋果觸碰手機出來時的風行相比,還是個未知數。
連鎖店或是展店較多的企業,常常爲了每一間店維持原有的品質,會盡量將所有的步驟SOP 所制訂好,一是爲了讓顧客的體驗是維持相同的,二是將成本稍微壓低。但藍瓶卻打破了這個魔咒,將個人化與精緻化在連鎖店中同時展現,但這樣的經營成本也相對較高,如果這羣團隊能夠在維持品質下持續展店,有朝一日在臺灣開藍瓶咖啡,那麼有福氣的就是我們愛喝咖啡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