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AA咖啡,藍山咖啡,科納咖啡,曼特寧,黃金曼特寧,摩卡,耶加雪菲......這些咖啡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他們都稱得上爲“精品咖啡”,一杯好喝的精品咖啡絕對能釋放壓力,放鬆心情,那麼“
精品咖啡”有什麼特點?
精品咖啡六大特點
1.精品咖啡豆必須是無瑕疵豆的優質豆子。
它要具有出衆的風味,不是“沒有壞的味道”,而是“味道特別好。”
2.精品咖啡豆必須是優良的品種。
所生產出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香氣及風味,遠非其它樹種所能比,但是相對產量要低,近年來爲追求抗病蟲能力及產量提高,出現了很多改良樹種,如肯尼亞大量推廣高產量的rurial11種,但口味和質量大打折扣,當然不能稱之爲“精品咖啡”。
3.精品咖啡豆的生長環境也有較高要求。
一般生長在海拔1100米甚至1500米以上的高度,具備合適的降水,日照,氣溫及土壤條件。一些世界着名的咖啡豆還具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如藍山地區的高山雲霧,科納的午後“飛來之雲”所提供的免費陰涼,安提瓜的火山灰土壤,這些爲精品咖啡的生長提供了條件。
4.精品咖啡豆的採收方式最好是採用人工採收的方式。
即只採摘成熟的咖啡果,防止成熟度不一致的咖啡果同時採摘。因爲那些未熟的和熟過頭的果實都會影響咖啡味道的均衡性和穩定性,所以精品咖啡在收穫期需要頻繁細密地進行手工採摘。
5.精品咖啡豆採用精製方式處理。
謹慎的水洗與日曬,各種精緻生豆處理的加工,使咖啡得到“有層次的”,“有果酸的”,“有甜味的”,“甘醇的”的風味,水洗式精製方式可以得到雜質少的咖啡豆,但是採用水洗法的豆子在發酵過程中如果水質及時間掌握不當會容易讓咖啡豆感染過度發酵的酸味,而幹法處理的豆子也需要注意及時翻檢並防止咖啡豆受到潮溼地面及雜物的污染。加工好的豆子,要及時烘乾,而且烘乾也要有度,一般處理好的豆子含水率在11-13%,烘乾不足容易使豆子發黴,烘乾過度容易使豆子老化影響風味。
6.精品咖啡有嚴格的分級制度。
一般生豆在處理好後以”羊皮紙咖啡豆”即帶着內果皮的形式保存,出口之前才脫去內果皮。經過嚴格的分級過程以保證品質的均一。而且其保存運輸過程中的保護相當重要,比如對於溫度溼度的控制,通風的控制,避免雜味吸附等,如果這些做不好,那麼等級再高的豆子也會變的不再精品。
精品咖啡品牌的未來發展會是商業化?
目前咖啡基本上也都在30元-50元之間,很多精品咖啡品牌不僅自身門店與門店之間變得流水線生產般大同小異,連不同品牌之間都在品類和定價方面趨於同質化 - - 基本都是以手衝咖啡,果汁,甜點,簡餐爲主要品類,那麼,精品咖啡品牌的未來發展會是商業化嗎?
所謂的精品咖啡指的應該是咖啡在多個層面上的精品化,比如咖啡豆是來自全球各產區的小批量品種,並且要經過精細化處理,品質較一般咖啡豆更高;還要通過專業的烘焙凸顯出咖啡豆的獨特風味,如果從更嚴格的層面來說,熟豆評測需要達到國際標準80分以上,纔可稱得上是精品咖啡。
此外,對咖啡師的沖泡器具和手法,搭配的牛奶品質也都有要求,更爲重要的是,精品咖啡門店經營者本身應該是個熱愛咖啡文化的咖啡行家,能和消費者之間產生良好互動。總而言之,精品咖啡必須提供的是一杯明顯更好喝的咖啡,且能讓消費者在這裏能獲得比連鎖咖啡館更好的體驗。
而現在,批量出產的“精品咖啡店”正在企圖改變原本“小衆”的設定,帶着來自資本血脈裏的搶奪市場的衝動,把“精品咖啡”這個受衆相當精準而狹窄的概念推向大衆。如此之下,精品咖啡館的受衆將與連鎖咖啡館高度重合,即使在門店裝潢,名稱,價格定位等方面更爲精品化,看起來佔據了更爲細分的市場,如果無法與連鎖咖啡館更明顯地區分開來,又無法在高度類同的精品咖啡品牌之中脫穎而出,滿足真正懂咖啡,對精品咖啡有更高需求的人羣。那麼,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增長洪流下,這類的精品咖啡品牌恐將遭遇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說到底,中國有巨大的咖啡消費潛力,而精品咖啡的出現是咖啡市場消費升級的一種必然結果。但目前大多數國人對咖啡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將咖啡視爲文化的精品咖啡市場其實並沒有資本想象中的廣闊,在流量客羣上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磨合。
另外,在入門門檻相對較低但競爭日益劇烈的咖啡市場裏,如何在高速擴展下保持門店的品質,服務,環境等方面高水平表現,如何培養自身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更凸顯精品化,個性化,小衆的定位纔是一衆精品咖啡品牌最迫在眉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