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著實畏懼着咖啡的。這每每令我心悸、偶而還引發偏頭痛痼疾的飲料,早在大學時代,便早已完全禁絕了;之後再碰咖啡,十之八九都只因着工作上的必須,淺啜一口即止,並不特別覺得美味或喜歡,也從不曾再有過任何貪戀想念。對此,記得前幾年還寫過一篇咖啡壺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是:「我不喝咖啡。」
但是,暌違十數載,人過三十後,這幾年,卻又漸漸地,一杯一杯喝起咖啡來。
我想我會永遠記得,從此讓這道迷人飲品再次走入我的生命的那一程咖啡之旅。
那是近兩年前在臺中。真正進入美食旅遊寫作領域之後的第一回臺中之旅,和造訪其他地方一樣,照例從朋友間、網站上,蒐集了許許多多相關美食資料。而在這裏頭,格外被一再提及的,是咖啡。
當然當地所特有的、規模氣派極度壯觀精美的碩大咖啡館確實讓我驚詫讚歎不已。但真正讓我興味盎然的,卻是林蔭道旁、巷弄裏寧謐雅緻小巧卻特別功力內力深厚的行家級咖啡館。
那趟,從湖水岸社區的「凝廳」咖啡館裏,一杯芬芳著飽滿的果香、質地清冽輕揚簡直如茶的「櫻桃咖啡」爲起始;然後是在綠園道旁、饕家間口碑絕高的「Edia」,卡布其諾咖啡細緻如綿的奶泡下,那咖啡滋味溫婉着悠長着如風般細語輕輕拂過……。每一回,都令得原本只想小酌一口而已的我,卻像是喝了酒一樣,醺然的迷醉裏,一杯飲盡了,猶然繾綣着依戀着低迴再三不忍舍。
於是,我的咖啡世界,自此再次全新開啓。 (只不過,這不凡的開啓造就了脾胃的極端挑剔,弄得我不肯常喝、也無法成癮,只有在真正信任鍾愛的極少數地方纔喝得下咖啡……)
後來,幾次再訪臺中,咖啡,在我的旅程裏都必然佔有一席之地。
比方在先前那杯櫻桃咖啡的豆子供應來源——「州比」咖啡館裏,見識到與時下風行的義式咖啡截然迥異的、紛呈多元變化萬千的產地單品咖啡領域,早已習慣焦苦濃烈的味蕾因而終是重新瞭然了,原本從果實來從植物來從自然來的咖啡的本來面目本來風味。
比方在經營方式獨樹一幟的「棲樓公寓」結束營業的前幾天,終究風塵僕僕地趕上了這最後時刻,大樓管理員處換了證、填了表格,在那七樓小公寓裏喝上一杯咖啡,由衷地領略了那彷彿朋友家作客一樣,極安然自適的閒逸氛圍。
就連有次搭車不小心迷糊錯過了站,信步撞入SOGO百貨美食街,金典酒店在裏頭開設的咖啡吧上不經意點了一杯拿鐵,卻依然驚喜着喝得歡歡喜喜心悅誠服。
而最近這回,因演講緣故再訪臺中,雖說匆匆不到24小時盤桓時間,卻還是照例努力着四處喝咖啡去。
當晚去的是「歐諾」,店貌極安靜簡雅的這家小店,漂漂亮亮馬克杯盛上來、細聞時在一徑的咖啡香裏猶然散發着微微莓果般香氣的這杯拿鐵,我小心着從杯緣透過細膩的奶泡徐徐啜起裏層的咖啡,息息的奶香中,類似燻烤的、堅果的氣息,溫文溫潤且悠遠悠然地一層層綻放,非常迷人,令我一時間微笑滿足着說不出話來。
然後是隔天,刻意趁着午前明媚的晴光,探訪棲樓公寓老闆阿丕的新作——「衚衕」。位在精誠街靜巷裏的獨棟房舍,也許是空間更大了,在風貌上較之原先棲樓公寓的溫馨溫雅、處處可見巧思慧心來,還更多了幾分瀟灑敞朗之氣。
餐點品項當然也更豐富了。例如以淳厚大陶碗盛裝的臺灣東方美人茶與中國廣東水仙茶,外脆內軟、包藏着香脆咖啡豆的香濃手工泥炭巧克力,以及用烤得酥脆的燒餅內夾以香料與葡萄醋醃漬後再香烤的鮭魚的「荷包」,都是很令人激賞的精彩美味。
但最讓人傾倒的,則還是咖啡了。在阿丕的推薦下,我們點的是據說當天品質與狀況均最佳的藍山咖啡,來自日本名家烘焙的咖啡豆,阿丕說,較之以前棲樓用的、美國的豆子來,風格要更含蓄細緻許多。
而一飲入口,首先感受到的,是藍山咖啡特有的均衡沉穩,接下來,橙類的莓類的香氣、木的炭的堅果的香氣次第流露,然後是,一種類似直接咬嚼新鮮咖啡豆子時纔會有的,咖啡果實的堅實微苦感悄悄地一點點地在舌後揚上來……;短短一杯咖啡的品味時間,其中感受回味無限。
在這裏頭,所領略到體會到的,其實不僅僅是咖啡,還有咖啡裏所流露的,這城市獨有的,生活的味道。
遂而格外覺得,也許是因着臺中那獨特的立地條件與城市調性吧!比起總是忙忙碌碌緊緊張張、即使優雅也優雅得有點兒緊繃而刻意的臺北來,在這兒,似乎擁有更寬廣的天地空間,容得咖啡人們,得以在其中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同時認真專注地,盡情盡興追逐自己的咖啡夢想,與開闊舒坦自有見地的咖啡滋味。
「讓我都想要從此落腳定居下來了!」我不禁開玩笑着跟另一半如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