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文化 咖啡的傳播

作者:咖啡學堂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03 03:28:21

  咖啡的傳播

  傳入阿拉伯世界:

  公元525年,埃塞俄比亞軍隊侵入也門,而咖啡豆也被士兵們隨身帶到也門地區。據記載,公元575年也門地區開始有咖啡樹種植。後來咖啡豆也由運往埃及的蘇丹黑奴帶到了埃及。咖啡傳入阿拉伯世界後,最初被阿拉伯人用作藥草來治療偏頭痛,促進消化。後來阿拉伯人發明了將咖啡豆焙炒後製作咖啡飲料,這種飲料以其獨特的香氣和濃郁的味道征服了阿拉伯人的味覺,而當時伊斯蘭教禁止飲酒的習慣又對咖啡的傳播起了一個推動作用。咖啡被阿拉伯人稱爲“真主安拉賜予的飲料”。據記載15世紀在大馬士革,麥加等地已經出現了咖啡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阿拉伯世界之後,更是把咖啡發展爲“國飲”,還發展了流傳至今的咖啡禮儀和神祕的咖啡占卜。在16世紀之前,咖啡被阿拉伯世界視爲非常珍貴的飲料,而阿拉伯人特別是種植咖啡的也門也壟斷了咖啡生產並且嚴格禁止咖啡種子和樹苗外流.

  傳入歐洲:

  16世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東西方貿易中心,咖啡這種神祕飲料自然引起了東西方商人的關注,他們不但自己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而且也想把這種珍貴的飲料帶回本國。早在16世紀末,威尼斯,馬賽以及倫敦的商人已經開始偷偷將少量咖啡豆帶回本國,在家裏用咖啡接待朋友。

  1616年,威尼斯商人首次正式將一袋咖啡豆進口的意大利。而歐洲人更覬覦的是咖啡的種子和樹苗。1615年,荷蘭人將一棵咖啡樹苗偷偷運出摩卡港,運至荷蘭本土並被種植在溫室裏。咖啡這種來自“東方奧斯曼帝國”的“時髦”“神祕”飲料進入歐洲後,迅速被歐洲人所接受,而且一批咖啡館應運而生。在咖啡館裏,人們可以一邊喝着咖啡,一邊聚在一起談論時事,政治和各種話題,另外咖啡館也成了一些文人、藝術家的聚居地,咖啡迅速在歐洲普及並深入到人們的生活。

  傳入北美:

  北美最早出現咖啡的記載大概在1668年,17世紀末茶、可可和咖啡在同一時期被傳到北美,開始飲茶更爲流行一些,1773年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之後,咖啡順理成章地取代茶成爲主要飲料。

  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傳播:

  咖啡在歐洲的廣泛普及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大量進口咖啡豆造成大量外匯虧損,加之咖啡館言論自由對當局統治的威脅,當時歐洲各國的統治者首先採取“節流”的方式,關閉咖啡館,禁止人們飲用咖啡,但是咖啡和咖啡館已成趨勢,屢禁不止,所以“開源”成了更符合形勢的選擇。但是歐洲大陸的氣候並不適合咖啡生長,所以正處於殖民擴張時期的歐洲各帝國開始把目標指向自己的殖民地,在亞非拉美的熱帶地區開闢咖啡生產地。

  傳入亞洲:

  1616年被荷蘭人運往荷蘭本土的咖啡樹苗因爲無法適應北方嚴寒的氣候,所以無法實現大規模種植,因此荷蘭人在1696年將其移植到錫蘭,並於1699年將其移植到印尼的雅加達,印尼成爲亞洲首個大規模生產咖啡的國家。

  作爲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麥加、麥地那以及耶路撒冷作爲伊斯蘭教的聖城也吸引了大批東方穆斯林前來朝聖。而這些朝聖者在阿拉伯也有機會品嚐到咖啡並屢次試圖將其帶出阿拉伯世界。早在17世紀,印度的穆斯林巴巴布丹在去麥加朝聖時,偷偷將七顆咖啡豆帶出也門,運到印度南部,咖啡被傳入印度。

  傳入中南美洲:

  19世紀二十年代,法國海軍軍官德克利將一棵咖啡樹苗運到中美洲的馬提尼克島,馬提尼克的咖啡樹苗又被傳至海地,多米尼加等中美洲島國。

  與此同期英國又把咖啡苗傳至古巴和牙買加。

  咖啡同時在法屬圭亞那、蘇里南、海地等國大規模種植。

  西班牙在自己的屬地哥倫比亞、祕魯等地開展咖啡種植。

  咖啡苗從法屬圭亞那又傳至巴西,巴西的咖啡產業一躍而起,20世紀初已成爲世界第一大產國。

  傳入非洲:

  19世紀末,英國在非洲殖民地廣泛種植咖啡。1893年埃塞俄比亞的鄰國肯尼亞的咖啡產業開始發展並迅速發展爲優質咖啡生產國。

  傳入夏威夷:

  1825年咖啡被傳播到夏威夷羣島。

  傳入澳洲:

  19世紀80年代咖啡首次傳入澳洲。

  1925年咖啡被傳播到夏威夷羣島。

  至此,以巴西爲首,以南北迴歸線爲界,橫貫地球東西,綿延亞非美澳四大洲的咖啡種植版圖形成。

  傳入中國:

  1884年英國人首先將咖啡傳到臺灣,臺灣開始種植咖啡。日據時代,臺灣咖啡開始盛行。

  1892年法國傳教士將咖啡從越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是中國大陸最早的關於咖啡種植的記載。目前我國的咖啡種植主要集中在雲南,海南的部分地區。

  關於國內的咖啡飲用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時期。隨着國門的打開,咖啡開始出現在東部沿海城市。在晚清詩詞中就有關於咖啡的記載,如當時流行於上海灘的竹枝詞《考非》:考非何物共呼名,市上相傳豆製成。色類沙糖甜帶苦,西人每食代茶烹。而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及老昆明,已經出現了一些咖啡館。新中國成立之初咖啡和咖啡館暫時消失。改革開放後,咖啡又捲土重來。20世紀80年代起雀巢等品牌登陸中國,“速溶咖啡”成了咖啡的代名詞,而進入21世紀一些國內外連鎖品牌咖啡館在國內的擴張,各星級酒店也紛紛將咖啡作爲重要飲品推出,更是促進了國內咖啡行業的發展,但是作爲傳統飲茶大國,國內的咖啡品質還良莠不齊,也沒有形成本土的咖啡文化,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的發展。

2014-09-18 13:12:22 責任編輯:咖啡學堂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