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處理”知多少?
其實“
蜜處理”是在日曬和水洗兩大咖啡生豆基本處理法中衍生出來的混合處理法,當然任何處理法的誕生也會和當前咖啡豆產地自然條件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也正是因爲在咖啡產業的不斷發展變化,運用不同的處理手段,使得咖啡豆的風味更加豐富。
由於最近留言詢問“蜜處理”的小夥伴比較多,今天我們就先來講講到底什麼是“蜜處理”呢?
其實“蜜處理”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做“去皮日曬法”,又因爲該處理法在巴西非常常見,所以也會稱之爲“巴西去皮日曬法”、“巴西半水洗法”。即採用少量水洗和日曬結合的方法來處理豆子,首先咖啡豆先經過水槽剔除漂浮着的質量較輕的“浮豆”(發育不完全或熟過頭的爛果子、破損的果子和枝葉等質量都輕於常規成熟飽滿的咖啡果實),接着去除果皮果肉與部分果膠層,再水洗1小時,由於浸水發酵時間很短,果膠不易全部沖掉,豆殼上仍殘留果膠,此時再將黏糊糊帶殼豆平鋪在暴曬場晾乾,採用高架網牀,透氣較佳。
由於巴西氣候乾燥,種殼上的果膠層幾天內就脫水變硬,也有部分種植者日曬後直接使用烘乾機,整體大概7-10天就可完成乾燥。
“
蜜處理”的咖啡豆,據illy實驗室測算,半水洗的含糖量比水洗法高出2%。
而在2000年左右,該方式引入到哥斯達黎加,該地方在巴西基礎上做出了一些改變,由於地處中美洲,溼氣較重,咖啡果實去掉果皮後,如果按照巴西的沖水1小時而後帶着黏黏果膠暴曬,很容易受潮酸敗,所以直接省去了浸水發酵環節,轉而去掉果皮與部分果膠層後,將黏黏的帶殼豆進行日曬乾燥處理,由於這樣的處理法出來的豆子帶着優質的甜味,好像是加了蜂蜜一樣,故此得名“蜜處理”。
不過即便是在工業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咖啡豆的處理法依然有很多工序是機器無法替代的,所以在日曬乾燥處理環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進行翻動,以免咖啡豆發生黴變,同時也確保咖啡豆受到均勻日曬。由於製作過程很辛苦,多半是小型莊園或專門處理廠來製作,無法大量生產。2006年以後,哥斯達黎加的蜜處理咖啡常在杯測賽中勝出,獨特的味蕾享受就此引起各界矚目。
如今,“蜜處理”法基本上已經是哥斯達黎加產區的首選,同時也在中美洲流傳甚廣。
由於現在市面上蜜處理的咖啡豆也在標示關於處理等級,很多小夥伴都會發問什麼是黑蜜?紅蜜說的又是什麼?經過我查詢相關材料書籍,給出如下的解釋,也是讓自己長知識啦(我此前對蜜處理顏色分級的概念掌握的不太清晰)
部分哥斯達黎加種植者會根據日曬週期長短造成咖啡的顏色不一,爲蜜處理後的咖啡生豆分級,可根據顏色分爲黃、紅、黑三級,日曬強度遞減,乾燥時間增長。三者風味區別在於甜度的體現。顏色最深的甜感最明顯。
黃蜜:日照時間最長,熱度極高,基本在一週內便可完成乾燥。
紅蜜:乾燥時間爲2-3周,會搭建遮陰棚減少光照面積。
黑蜜:乾燥時間一個月左右,由於需要人力將咖啡豆放置陰暗處乾燥,過程複雜,因此成本高,價格也最爲昂貴。
薩爾瓦多 萊穆斯莊園 黑蜜
產區:阿帕內卡山脈 Apaneca-Ilamatepec
莊園:萊穆斯莊園 Finca Lemus Bella Vista
海拔:1250米
品種:波旁、卡杜艾
處理方式:黑蜜處理
等級:SHB
濾杯:V60#01
水溫:90-91℃
粉量:15g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細研磨(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80%)
衝煮手法:三段式萃取。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牀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牀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爲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