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的雲南,產茶,也產咖啡,但很難相信,產出這些老茶葉的莊園,其實還栽種着咖啡。至今,越來越多的“茶咖廠”在雲南,既種茶,又種咖啡。比如說,研發出“黑茶日曬”處理法的孟連信崗茶咖廠,借鑑傳統制茶工藝加以改良,在普通的雲南豆身上得到了“不普通”的實驗結果。
這些莊園主對於我們講的發酵還有工藝,接受起來明顯會快過只做咖啡的莊園。那麼,茶的發酵方式究竟是怎麼被運用到咖啡發酵當中的呢?本文只針對黑茶日曬處理法做介紹。首先,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後發酵茶葉(以黑茶爲代表)的初製作流程:
採摘-萎凋(攤曬或蒸散,減少水分含量)-殺青/炒青-揉捻-渥堆-乾燥
不難看出,和咖啡鮮果的處理程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渥堆,所謂“後發酵茶”製作中的“發酵環節”,也是形成黑茶品質的關鍵性工序,是將茶葉堆積到一定高度進行發酵,研究表示:渥堆的實質是溼熱環境、微生物和酶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堆積高度、時間、環境溫度、溼度都影響着渥堆的結果,也因此,和精品咖啡一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控,批次與批次之間也經常會發生差異。
黑茶日曬,正是借鑑了黑茶製作中“渥堆”的方法,“黑茶日曬”的具體處理方法如下:全紅果採摘-無需浮選,直接進入曬棚或倉庫內地曬7-10日(單層5-8釐米,期間不進行任何翻動,晚間無需堆厚,直接用塑料布遮蓋)-確保含水率下降到30% - 40%之間後,繼續幹燥10-15天后(堆厚5-6釐米,2小時翻動一次,夜間渥堆至15-20釐米)-完全乾燥後,進入倉庫靜置休息4周以上-脫殼出貨。
畢竟,咖啡與茶是不一樣的,那麼怎麼去監測“黑茶日曬處理法”的發酵程度呢?答案是:靠監測咖啡鮮果的“水分”和其外表的“反糖現象”。正常日曬處理法乾燥後的咖啡鮮果,外表是乾的。而“黑茶日曬”處理法乾燥程序後的咖啡鮮果,表面依然會有一層糖分,一手插進去再拿出來,會粘着一手的咖啡鮮果。水分含量也是依靠專業儀器每2小時監測一次,咖啡從種植到處理本來就是一個漫長的等待,而一次“創新”又需要多少次的失敗換來一次成功。
雲南 卡蒂姆 黑茶日曬
產區:普洱孟連
品種:卡蒂姆
海拔:1120m
處理法:黑茶日曬
風味:紅糖 蜂蜜 茶感
衝煮參數:
器具:V60
水溫:90°c
咖啡粉:20克
水:300克(水流偏大)
研磨:正常V60研磨度
時間:30秒悶蒸,1分鐘持續注水,1分50秒流完
結果:乾淨度很高,甜感出現得較慢,蜂蜜、tea-like的餘韻
關注公衆號,發送 136917 免費閱讀全文
2020-06-05 09:48:0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