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物語 讀懂咖啡語言 咖啡品嚐用語簡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豆 > 2024-06-03 03:15:34

這裏我想跟大家解釋幾個有關咖啡品嚐的形容詞或名詞,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些咖啡語言都是中性的, 並不帶有價值判斷。掌握了這些咖啡品嚐語言,不僅讓我們得以更詳細地介紹各國咖啡豆的特色,也使我們能夠描述自己的味覺,而更清楚自己的喜好。

質感,口感(Body,Mouthfeel)

質感是指品嚐咖啡在口中濃稠黏滑的觸感, 約和咖啡中的膠質懸浮量成正比。 由於整個口腔都會感受到質感, 我們用‘豐厚’來形容質感濃稠的咖啡,反之則用‘單薄’。 質感單薄的咖啡喝起來的口感像酒或是檸檬汽水, 而質感豐厚的咖啡口感則像是全脂鮮奶甚至糖漿。

回甘,餘韻(aftertaste)

回甘是指品嚐咖啡在吞下去或是吐掉以後,在口腔、喉頭與食道所遺留的感覺。 新鮮是造成回甘的最主要因素,新鮮咖啡豆做出來的Espresso咖啡,在喝完以後,除了從口腔到食道殘留着咖啡的芳香以及被刺激後的餘韻外, 喉頭還會湧上一股酥麻的感覺,持續約二三分鐘;而整個令人陶醉的餘韻在三四十分鐘以後纔會消失,可謂餘音繞樑不絕。 回甘使你的呼吸充滿着芳香,讓你不忍喝水把它沖淡;這和過度萃取帶來令人不適的辛辣、刺激與乾澀感大大不同。

甜味(sweet)

我們說‘這湯頭很甜’時,並不一定指湯裏放了很多糖; 類似地,在形容品嚐咖啡味道的字眼裏,甜味也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是糖對舌尖產生的刺激,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甜味; 另一種意思則是指在深城市烘焙到espresso烘焙之間(開始出油前後),由於部份澀味物質消失,賦予咖啡一種低酸性、圓潤柔和且質感豐富的甘醇味道, 令人聯想到糖漿;這裏舌尖並不必有反應。

刺激感、澀味(bitter)

這是深焙豆的特徵,和酸味一樣,不一定會令人不適。 刺激感有點像汽水帶來的口感,是整個口腔與喉嚨而不只是舌頭的感覺。 一般喝美式咖啡或是塞風咖啡的朋友可能會用‘濃烈’來形容這種特色。

土味,狂野(Earthiness,Wildness)

通常會在乾燥法處理的咖啡中發現, 從某個角度來說是一種咖啡味道的缺陷: 那是像汽水般有一點點刺激的感覺,類似令人愉悅的酸中混入了些微令人不快的酸; 摩卡的酸味就是一種典型。 有時候微量的土味或稍微刺激一點的沾着土的生薑味,會爲咖啡注入活力──實際上是讓人的感官更清醒敏銳

乾淨(Clean)

咖啡沒有土味、不狂野, 並且沒有缺陷和令人眼花撩亂的特色; 水洗的哥倫比亞可爲一例。

平順(smooth)

指酸味與刺激感微弱, 偶爾加一點點糖而且不用加牛奶就可以舒服地飲用的甘甜espresso。

複雜度(Complexity)

同一杯咖啡中所並存的不同層次的特色, 複雜度高表示可以感受到的感官刺激種類較多; 要注意的是這些感覺包括了餘韻, 不一定限於喝的當下的感受。

平衡(Balance)

有夠複雜而令人感興趣的特色, 但沒有某一種特色特別突出。

深度(Depth)

這是一個較爲主觀的形容詞, 指超越感官刺激的共鳴與感染力, 是一些細緻的感覺或是不同感覺間的複雜交互作用所造成的心理感動。

其他常用的咖啡語言還有芳香(aroma)、豐富(richness)、 風味(flavor)、特色(varietal distinction or character)等等, 我覺得有的可以望文生義,有的意思太含糊,非我能力所及,所以就不多寫了。

2014-09-22 10:26:3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