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小粒咖啡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雲南省在脫貧後,如何接續推進區位優勢及產業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最終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重點和難點。例如,雲南咖啡所帶動的特色優勢脫貧產業鏈便是如此。
雲南咖啡產業的基本狀況
產業扶貧效果明顯,出口創匯穩步增長。2015年以來,隨着產業扶貧的推進,雲南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和指導方針,爲咖啡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寬鬆的政策環境,咖啡產業已經成爲雲南獨特的產業扶貧優勢特色之一。全省種植咖啡的農戶達到40多萬戶,咖農超過200萬人,超過300萬人從咖啡產業發展中直接或間接受益。同年雲南省咖啡創匯逾4億美元,佔中國咖啡出口創匯總額的80%,咖啡出口創匯僅次於蔬菜、菸草,位列第三。
種植規模有限,單產量高。截至2019年,雲南咖啡豆總產量超過了50萬噸,種植面積和咖啡豆產量佔全國的99%以上,是全國最大的咖啡豆生產基地。而該產季世界咖啡總產量約爲887.9萬噸,雲南咖啡僅佔全球總產量的5.6%左右。雲南咖啡種植以高產、優質、密節、抗病和耐旱爲主要特徵的咖啡品種,代表性品種有卡帶莫系列、墨西哥系列。大面積咖啡種植園每畝產量保持在150公斤以上,單產量已經是全球前列。
加工生產能力領先全國。雲南咖啡生產規模和產能佔全國95%以上,年加工能力達到500多噸的脫殼分級初級加工廠有43家。深加工企業主要有中國咖啡行業中唯一的國家重點企業,目前中國最大的速溶咖啡生產企業的德宏後谷咖啡公司等,主要產品爲焙炒咖啡豆和焙炒咖啡粉。
消費市場薄弱,銷售渠道單一。由於消費習慣及歷史等原因,雲南乃至全國的咖啡文化還沒有普及,不像歐美國家,喝咖啡是日常最主要的飲品及生活方式。受技術水平限制,雲南咖啡加工基礎薄弱,自有品牌市場佔有率低。
整體運作模式處於全球咖啡產業鏈的底層。目前,雲南咖啡產業鏈已經基本形成,前端種植主要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中端生產主要爲企業“初加工+原材料出口+部分自有產品銷售”;後端銷售市場份額主要被國際知名品牌壟斷。
將區位優勢、咖啡產業及脫貧致富三者有機結合
按照“扶優,扶強、扶特、扶大”要求,以現代農業發展爲導向,對現有咖啡企業進行資源整合、改造提升,培育發展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成長性好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行列。推進咖啡產業產品深加工開發,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組織方式創新,優化精細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場工人”的模式,要按照“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要求,強化科技培訓,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長期租賃農民土地,對咖啡產業進行規模化生產,一體化管理,產業化經營。
繼續制定相應扶持政策,一是在咖啡主產地建設龍頭企業的培育、優良品種引進、產品深加工設備配置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二是在建設資金的籌措、土地、貸款、稅收、貿易政策等方面給予加工企業優惠,促其迅速上規模、上檔次,增強其輻射力和帶動能力。
引導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國際合作。一方面繼續加大專項資金投入,鼓勵在咖啡產地核心區投資建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雲南作爲連接南亞東南亞國際大通道的樞紐,位於產量達200多萬噸的周邊咖啡生產大國越南、泰國等進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隘口優勢,實現跨境聯合聯片種植,擴大規模的同時,積累國際合作開發的相關經驗。
鼓勵省內外高校、科研單位、企業不斷提升咖啡產業的基礎研究及研發能力,並以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入股、技術轉讓、人才培養等形式到咖啡產區建立健全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
雲南咖啡企業可以先着眼於國內及南亞東南亞市場,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與省內外終端市場建立產銷合作關係,確保市場銷售渠道暢通,發揮雲南在咖啡貿易市場方面的“橋頭堡”作用,逐步輻射一帶一路沿岸國家市場。同時,積極穩步推進現自有咖啡品牌的創建和推廣,高瞻遠矚,瞄準世界市場,做好品牌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