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烘培程度一般分爲以上的幾個烘培程度,從極淺烘培到極度烘培,烘培度越淺,咖啡的口感風味就越算,隨着烘培程度的加深,酸度逐漸減弱,而咖啡的苦味開始慢慢加深,深度烘培以後的咖啡口味苦味加重,咖啡裏邊的油脂也被烘了出來,所以如果是要做意式咖啡,一般都是中深度或者更深度的烘培。
烘焙過程
乾燥
咖啡生豆含有7-11%的水分,當溫度到達135℃左右生豆由綠色開始變淺,逐漸變白。
轉黃
多餘的水分蒸發後,褐化反應的第一階段就開始了,並散發出烘麪包的香氣。很快,咖啡豆就會開始膨脹,表層銀皮開始脫落。持續加熱,豆子會變成淺褐色。
劃重點:前兩個步驟很重要,如果咖啡豆的水分沒有恰到好處地去除,之後的烘焙階段就無法達到均勻的烘焙,容易熟不透,這樣的豆子衝出來的風味十分不討喜,通常會夾雜着尖銳的酸味和青草味。
一爆
褐化反應開始加速,咖啡豆內部受熱膨脹,當內部壓力過大時,咖啡豆開始爆裂,發出清脆的聲音,同時膨脹將近2倍左右,這就是一爆。這時豆子內會發生一系列熱分解反應,其中的焦糖化反應會帶來咖啡豆的甜度和醇度,這個階段也決定了咖啡最終的上色深度和烘焙的實際深度。
二爆
隨着加熱的進行,此時豆子內部會發生更劇烈的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並伴隨着細微且更密集的爆裂聲。二爆結束後,生豆基本上已經變黑,表面出油,大部分酸味會消退併產生另一種新的風味,通常稱之爲“烘焙味”。這種風味不會因爲豆子種類不同而有差異,因爲其產生的原因只是炭化或焦化的作用,與咖啡豆內部固有的風味成分無關。
停止烘焙
一般最遲是在二爆結束後的一分鐘左右,當溫度達到230℃時結束烘焙,這基本上就是咖啡界所說的法式或意式烘焙了,有典型的高濃郁度、高度苦味等特點,但大多數豆子本身的個性會消失。當溫度高於230℃再持續加熱的話可能會使咖啡豆自然燒焦,還有引發火災的風險。
烘焙程度與特點
淺度烘焙
風味比較清爽,花香、果酸、某些茶味都是淺度烘焙豆的風味表現,非常豐富。
中度烘焙
表現比較均衡,既有清爽的風味又帶有厚重的口感。
深度烘培
多表現豆子的厚重口感,風味通常比較濃厚,如煙燻、巧克力、木香等。
這三種烘焙程度只是一個比較籠統的劃分方式,實際上豆子產地、品種,以及烘焙師的風格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烘焙深淺。從咖啡豆本身的特性來看,苦味較強和酸味較淡的咖啡豆,一般都比較適合選用中度較淺的烘焙程度。咖啡師通常會根據每一支豆子的特徵去調整烘焙曲線,差一度下鍋或者差2秒下鍋的風味都不一樣~
最輕度的烘焙無香味及濃度可言,豆還未熟有生豆的青味,不適合研磨飲用,一般用作試驗。如果你想了解不同產地高品質咖啡的風味和個性,建議不要選擇重度烘焙的豆子。
因爲生豆的狀態比熟豆穩定,所以咖啡在售賣前纔會烘焙,於是越來越多咖啡店直接將烘豆機搬到店裏,顧客可以一邊喝着咖啡,一邊看幾乎沒有香味的生豆從烘豆機裏走一遭,出來就滿身的香氣,還能買到最新鮮的咖啡豆,這樣的模式,着實能吸引不少客人。對咖啡烘焙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體驗一下,近距離感受一下咖啡烘焙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