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咖啡豆的包裝袋裏都會看到海拔多少米,這對了解咖啡豆的信息重要嗎?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懂咖啡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從海拔就可以知道這咖啡豆的質量怎麼樣,是否屬於精品咖啡,處於什麼樣的等級。當然,咖啡的質量與等級不能單純的從海拔來確定,海拔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而已。
咖啡豆的分級有很多種方法,每個生產國都會不一樣,我們一起來了解各產國咖啡豆的分級標準。
各國分級制度
哥倫比亞
1、豆粒大做爲區分的標準
2、數字越小,篩網孔洞越大,代表豆子體積越大,不過對哥倫比亞來說。
肯亞
1、一般常看到的AA++、AA、Top、AB+,是貿易商自己的分級,不在肯亞的官方制度裏面。不同的貿易商會有不同的界寫。
2、基本單位1/64英時稱爲:(目)。
3、8—20目=8/64—20/64,分子越小,代表篩網的孔越大,豆子品質越好。
衣索比亞
1、以「每300公克生豆,所能允許的瑕疵豆數量」爲基準
2、數字越小越好
自1970年代衣索比亞引進水洗處理,當時水洗被視爲較高級的處理法,因此只有水洗牌的近G1~G3,日曬則是G4~G5。
隨着技術上進步與市場需求,日曬豆也終得以列入更高等級。
巴西
1、巴西的咖啡生長高度大約只有海拔600–1200公尺
2、Soft指的是風味溫和、柔順的表現
中南美洲
如Geisha藝妓就是屬於SHB等級,SHB爲Strictly Hard Beans 的縮寫,指的是在高海拔地區非常堅硬的豆子,但每個國家使用的等級名稱及對應的海拔都略有不同
但SHB對當地來說是海拔。
瓜地馬拉
對瓜地馬拉來說海拔高度1400公尺以上纔算是SHB(超硬豆),海拔較低的話就是單純硬豆,也就是HB(Hard Bean),再更低的話就是半硬豆(Semi Hard Beans)了。
哥斯大黎加
海拔超過1200公尺以上就算是SHB(超硬豆),海拔較低的話稱爲好硬豆(Good Hard Beans),再更低的話就是硬豆(Hard Beans),臺灣常見的就是SHB 或HB。
爲什麼越高海拔等級越高?
在高海拔地區,由於植物生長速度較慢,所以更能在咖啡豆中累積更多物質,風味越多,對豆子後續處理的彈性越大,這也是爲什麼咖啡豆也經常用豆子大小來分級了。
所以,高海拔的咖啡豆不一定都是好喝的咖啡豆,但也不能否認,海拔高的咖啡豆容易有更多風味,比較容易是高品質的咖啡。
咖啡豆越貴越好?
其實不盡然,雖然高單價的咖啡豆風味客能更豐富,但找尋最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纔是最重要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