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意式濃縮咖啡壓粉布粉步驟流程 espresso通道效應解決辦法

作者:pent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5:04:05

對於意式濃縮咖啡,咖啡研磨度、比例、時間這些參數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實際的操作中,又以在扣上衝煮手柄之前的步驟尤其重要。在昨天的文章中,前街在探討萃取時間的穩定性時,還有一項因素沒有說明,那就是接粉、布粉、壓粉這一連貫的步驟。


在意式濃縮咖啡萃取中,只有扣上衝煮手柄,按下衝煮按鈕,纔算開始萃取。而之前一系列的步驟均可看成準備階段。而一杯濃縮咖啡萃取好不好,大多情況下還是看這個這個階段。

爲什麼需要布粉與壓粉?這兩個步驟其中一個共同目的就是防“通道”。布粉是把咖啡粉碗中的咖啡粉大致分佈均勻,粉層之間的咖啡粉疏密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就不容易出現“通道效應”。

圖片
 圖中的洞洞就是“通道”

壓粉是把本身還處於“蓬鬆”狀態的咖啡粉壓實,這是因爲在萃取的時候要經過9bar壓力的熱水。蓬鬆的粉層非常容易被如此高的水壓突破,那就不是通道效應的問題了,而是全線崩潰。所以就要通過填壓把咖啡粉壓成一堵阻擋水流快速滲透的粉餅。

雖然理論上是美好的,但是操作不當反而會弄巧成拙,在萃取濃縮咖啡時出現“通道”的情況大多也是布粉、壓粉沒做好造成的。所以,把這幾個部分做好,萃取濃縮咖啡就毫無壓力。

-接粉階段
爲什麼要說接粉階段呢?因爲接粉接得好,布粉就會省心很多。理想接粉狀態是咖啡粉自然落入粉碗,在粉碗中呈現中間凸起的“小山包”。比較糟糕的情況就是接粉後,咖啡粉一邊高一邊低,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輕輕拍打低的一側,讓咖啡粉逐漸鋪平。

圖片

有一些朋友會建議用手柄在桌子上敲震數下達到平整的效果,前街則不建議這樣做。因爲這樣會有幾率把咖啡粉震嚴實了,反而會增加布粉的難度。

-布粉階段
布粉目前常見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傳統的用手布粉,另一種是使用布粉器布粉。

用食指以及手掌的虎口來回推動,讓咖啡粉儘可能落入縫隙的位置,確保咖啡粉被均勻分配。同時需要注意,手指布粉的時候確保手指是水平方向的推動,不可施加向下的力量。用手布粉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是學習時間成本高,沒有掌握要點反而容易布不均勻,出現“通道”。

圖片

因此現在很多咖啡店會使用布粉器布粉,這樣可以消除技術上的差異,達到“工業化”標準出品。使用的方法也很簡單,在咖啡粉呈“小山包”狀時,把布粉器垂直向下安放在粉碗之上,一個方向轉動數圈就完成了。

圖片

但布粉器的缺點也蠻明顯的,布粉器在布粉時會有一個向下壓的力,只能使粉層表面看起來很平整,但表面的均勻度與底部有比較大的差異。這種方法在均勻程度上不是最好的,但是可以接受。優點也非常明顯,就是操作更快捷,更容易上手,穩定性更高。

-壓粉階段
壓粉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壓不平,原因是姿勢不正確(手臂不垂直),用力點(手指發力)不對導致的。標準的壓粉手法(注意是標準並不是唯一)是拇指與食指附在粉錘的兩邊,剩餘三根手指握着錘柄,手心頂在錘柄之上,手臂垂直,發力點是手臂向下,使手心壓住粉錘向下,並用食指與拇指感受兩側的厚度(文字難以說明,多體感幾次就懂了)。

圖片

如果壓粉的實操次數多了,咖啡粉粗了、細了、多了、少了,只要在壓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出來。


2022-05-13 15:58:35 責任編輯:pent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