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咖啡常識 酒與咖啡的混合飲料製作

作者:中國咖啡交易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2:34:01

  酒與咖啡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飲料,摻在一起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咖啡爲主體,加入提味增香的醇酒,酒與咖啡的完美融合,也有人稱之爲強化咖啡,用來加入咖啡裏的酒類,大致上以利口甜酒或酒精度高且香味濃郁的烈酒爲主。酒與咖啡的融合可以使咖啡更香濃,提神醒腦,幫助消化。

  一般說來,歐洲人最愛酒與咖啡共飲。可能是由於氣候寒冷的關係,身體裏需要不時補充熱飲以禦寒,再加上酒精更可促進血液循環,使凍僵的身體能活血振奮體溫上升。常爲歐洲人喜愛並選用來加在咖啡裏的利口甜酒,大約有金萬利香橙甜酒、君度香橙白蘭地、茴香甜酒、咖啡甜酒等,這些甜酒各有各的香味,配上熱咖啡,酒與咖啡共飲,令人難以抗拒。

  酒與咖啡

  咖啡五盎司(約150毫升),威士忌一盎司多一點(約30毫升),特製的有兩條金線的咖啡杯保證酒與咖啡精準的比例,烤杯的過程中合適的火候,旋轉杯子時恰當的速度保證酒與咖啡的香與口感,最後在離火後杯內的威士忌中加入熱咖啡,澆上鮮奶油,讓奶油順着湯匙背面慢慢流下,在咖啡表面漂浮,不要攪動。如此美妙的飲品看來果然需要同愛人一起分享纔夠味,怪不得鄧麗君無法在歌聲中抑制對前人的追憶呢。

  不出產葡萄的諾曼底生產用發酵的蘋果西打蒸餾做出味道最不怎樣的卡瓦多酒。卡瓦多酒與咖啡半杯。直到滿到杯口邊緣爲止。法國南部用一種以葡萄皮和水果種子釀成的馬合酒與咖啡,比例是一比一。波爾是比利時人喜愛的酒。瑞士的櫻桃酒是用櫻桃釀的,其他如阿庫爾市藍卡是用杏子、藍李子、覆盆子、草莓釀的,也是不錯的水果酒。加干邑白蘭地當然是豪華享受。干邑的特殊辛辣與刺激無與倫比;樸質的阿馬邑口感也一樣好。海峽另一邊的英國瞭解有淡淡甜味和煙燻味的威士忌酒與咖啡的美妙之處。不管是用英格蘭威士忌,還是愛爾蘭威士忌或波本威士忌的混合式威士忌,並不會減損加到完全不同的咖啡裏的風味。薄荷酒和大茵香給咖啡一種細緻清新的感覺。甘蔗酒與咖啡是好搭配,蒸餾過的甘蔗精華帶有加勒比海水果味道,熱烈刺激,加到咖啡裏讓人回味無窮。當然,咖啡甜酒“提亞瑪莉亞”(TiaMaria)是咖啡的最佳伴侶。

  酒與咖啡

  小咖啡杯裏倒入四分之三的香濃熱黑咖啡,放不放糖隨意,然後加1.5盎司或少許個人喜愛的酒。干邑白蘭地酒與咖啡當然就叫“皇家咖啡”。放一塊方糖在湯匙上。白蘭地從方糖上方倒入湯匙。快速將湯匙裏的方糖和白蘭地倒到咖啡裏,白蘭地酒與咖啡的比例是一比一。再加香草則稱爲“光輝咖啡”。而維也納的馬車伕咖啡則是蘭姆酒與咖啡製作成的。烈酒由於酒精含量高,有時可以先淋在方糖塊上點火燃燒再浸入咖啡中,使咖啡有酒香而無酒精的猛烈,同時增加品飲酒與咖啡的氣氛與氣味。

  丹麥人喝咖啡喜歡在咖啡里加入“土炮”Aquavit烈酒,爲了測量烈酒的量,他們會先將一枚銀幣放入杯中,再注入黑咖啡,從杯上方向下以看不到銀幣的蹤影,接着再加入無色的Aquavit烈酒,直到銀幣再次可見,酒量就足夠了。

  波旁咖啡內含着思念家鄉的味道,是來自法國某個偏僻的鄉村叫波旁,那裏的咖啡具有甜酸味道,據說喝着喝着,便有鄉愁的情緒油然升起,是雪利酒與咖啡的絕妙組合。

  咖啡普利愛爾是拿破崙最喜歡的咖啡,也叫咖啡普爾萊杜。其製作方法有超高的技巧性。在深碟子裏倒上白蘭地,浸入削成螺旋狀的烤好的檸檬皮,點上火蒙在盛有熱咖啡的玻璃杯上,當檸檬的芳香味散發出來時,白蘭地酒也跟着滴落,將白蘭地酒與咖啡融合在一起。

2015-01-20 17:07:23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交易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