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咖啡的調製方法 熱咖啡系列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26 12:24:52

  【維也納咖啡】戀愛季節中,最適宜的溫柔咖啡!

  名稱緣由是因一輛從維也納來的敞篷馬車的馬車伕名叫愛因舒伯納而得名的。故事或許始於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寒冷的夜晚,一邊等待着主人歸來,一邊啜飲着咖啡的馬車伕…… 這種維也納式咖啡其有獨特的喝法。那就是不要攪拌,最初享受冰冷鮮奶的感覺,接着品嚐燙熱的咖啡,最後盡情地享受和着砂糖的美味,以三階段來體驗喝法。

  【作法】將咖啡糖或粗砂糖三小匙放入杯內,在注入深烘焙的咖啡,然後將二大匙的奶精靜靜地浮在其上。

  【摩卡奇諾咖啡】苦澀又甜美的獨特咖啡!

  正如其名是由摩卡咖啡與卡布奇諾咖啡調合而成,貪婪風味的咖啡。細長的杯子略帶紐約式的風味,請慢慢品嚐。

  【作法】

  在杯子裏放入巧克力糖汁 20 cc,注入濃深烘焙的咖啡,仔細攪拌。再將一大匙鮮奶油浮在其上,然後,削些巧克力襯飾在上面,最後加上肉桂枝。

  【卡布奇諾咖啡】芳香略帶苦澀的咖啡

  這種咖啡是由顏色與意大利修道僧所戴的頭金類似而取名。添加肉桂、檸檬薄片或柳橙薄片在其中,可享受一下複雜的風味。

  【作法】將深烘焙的咖啡注入事先溫熱的小杯子,加上 2 小匙的砂糖。 將1大匙鮮奶油浮在其上,再灑些檸檬薄片或柳橙薄片,然後以肉桂枝代替湯匙來享用。

  【梅蘭錫咖啡】加滿滿的牛乳輕喝一杯

  melange在法語是混合(物)的意思。相同量的咖啡與生牛乳混合而成維也納的熱咖啡。

  【作法】在杯子裏注入稍深的中烘焙咖啡。再以和咖啡同量的牛乳放入手持鍋內加溫火,然後再沸騰之前以泡沫器攪拌,泡沫尚未消失前,輕輕地加入咖啡中。

  【摩卡薄荷咖啡】咖啡與薄荷的美好配對

  美國人喜好的巧克力薄荷味的咖啡。薄荷味與咖啡的絕配可以釀造出諧調的味道。

  【作法】在杯子裏注入20cc巧克力糖漿,在注入略濃的深烘焙咖啡,加上1小匙白薄荷,再將1大匙的先奶油浮在其上,再襯飾削成薄片的巧克力與薄荷葉,就會更漂亮。

  【那不勒斯咖啡】早晨的咖啡

  強烈苦澀的熱清晨咖啡。在美國的年輕人之間與其說是早晨的咖啡,不如說是黎明咖啡來得流行。

  【作法】在寬大杯子裏注入深烘焙的燙熱咖啡,在以厚片檸檬浮在其上,不加牛奶而喝。

  【俄式咖啡】讓軀體在溫暖中溶化

  所謂熱摩卡地平線式味道濃厚而沉穩的咖啡。

  【作法】將成塊的巧克力放進開水中溶化或略濃的可可亞與蛋黃,在加入少量的牛乳加熱後與深烘焙的咖啡好好的攪拌。再注入1小匙砂糖杯子裏,攪拌均勻,然後用1大匙鮮奶油使其浮在其上,完成後再削些巧克力撒在其上。

  【印第安咖啡】享受芳醇的甜美

  只添加少許鹽巴就能使可口的牛乳甘味更加明顯。倒滿寬口杯後再啜飲,身心都可得到無限溫暖!

  【作法】鍋中倒入牛乳後加溫,牛乳沸騰前加入深烘焙的咖啡與赤砂糖 10 cc、少量的鹽巴再仔細攪拌,不用赤砂糖,而使用黑砂糖、蜂蜜也可。

  【土耳其咖啡】充滿異國情趣

  源自土耳其的舊式傳統咖啡。據說在土耳其有一種咖啡算命的習俗,是在喝完咖啡後,將沉澱於杯底的咖啡渣蓋在盤子上,根據其上形成的模樣來占卜當天的運勢。

  【作法】將深烘焙的咖啡豆放入乳鉢,研磨成及細的粉狀與肉桂精香料放在一起細磨。然後將這些放入鍋內煮沸,約3次反覆煮沸。待咖啡渣沉澱在杯子底部,再將上層澄清的咖啡液倒出。有時可加檸檬或蜂蜜。要注意若不輕輕地倒出,連咖啡渣都會一起掉出來。

2015-03-20 15:33:03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