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非洲咖啡時光 遇見世界最古老的咖啡禮儀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6:35:43

  非洲留給我最美好的東西就是讓我學會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坐下來,安靜地品味一杯咖啡的醇香。

  JAVA和星期五咖啡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人氣最旺的咖啡館是JAVA咖啡館。初以爲這名字是取自那個計算機語言,後來翻詞典,才知原來JAVA在美國俚語中就是咖啡的意思。一杯大杯的當日咖啡只需要70先令,也就是人民幣7塊錢,卡布其諾用像碗一樣的杯子盛着,只需要150先令,瑪奇朵(Machiato)咖啡是我的最愛。而咖啡的味道,只有喝過非洲咖啡的人才能真正瞭解。

  離我們最近的JAVA就在恩崗路上,開車10分鐘,走路也不過半個小時。如果中午時分去JAVA,肯定是要排隊的。有時候,一邊站在吧檯看他們製作咖啡,一邊就順手買一小包現磨的咖啡豆,這樣我還可以得到一杯免費的當日咖啡。

  JAVA的魅力除了純正的咖啡,還有英式的點心和服務。侍應生穿着自家的體T衫穿梭在人羣中,上面有非洲地圖和JAVA的LOGO。在非洲,服務生是快樂的一羣人,他們時不時歡快地和客人打招呼,有些幽默的小夥子總是逗得客人一陣大笑。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

  許多下午的時光在JAVA打發走了,看一本英文小說,或是和果兒坐在長椅上閒談,有時候會跑到隔壁一家賣珠子的小店,和美麗的姑娘簡聊天。簡曾作爲肯尼亞駐華使館的隨員在中國呆了四年,會說簡單的中文,英語極好,她的工作就是幫一個印度設計師看這家DIY首飾店,閒的時候,她會自己拿起珠子做一個鐲子。簡很快樂,愛自己現在的工作,並夢想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店。

  JAVA在城裏和靠近星期五市場的附近各有一家分店,都是一樣的生意興隆。星期五市場在比較遠的聯合國人居署附近,又叫馬賽市場,是一個週末纔開放的售賣馬賽部族貨物的自由市場。有意思的是,後來我愛上了市場邊上一家咖啡店的咖啡味道,認爲它幾乎超過了JAVA,是內羅畢最好喝的咖啡,可惜店名我沒有記下來,就一直用“星期五咖啡”來替代了。

  夢想在呼嘯的荊棘看日落

  內羅畢的郊區有着許多美麗的咖啡花園。這些花園都有着美麗的名字,“凱倫咖啡花園”、“鏽釘(Rustynail)”、“凱特瑪麗(Kentmary)”、“呼嘯的荊棘(WhistlingThorn)”、“溫莎俱樂部”等等。每一處花園都有着獨特的景緻和上好的咖啡。只有獨具慧眼的人,才能體會鄉村咖啡花園那雋永悠長的韻味。

  凱倫花園是丹麥女子凱倫的故居,她是《走出非洲》的作者。凱倫離開非洲後把大片的住所和咖啡園留給了自己的黑人女管家,後來幾經轉手,一個美國女建築師買下了凱倫故居,並用6個月的時間把它變成了凱倫咖啡花園。

  如今的凱倫花園是內羅畢一處白人聚集的地方。這裏有內羅畢最好的本土樂隊、時尚的聚會,許多遊客捨棄城裏的高檔酒店,就住在花園裏面的Lodge。這些獨立的小木屋子散落在花園深處。夜晚的時候,服務生在房間的壁爐裏生上爐火,把鮮花灑滿白色的牀單,送上時令的水果。咖啡廳裏露臺一角的壁爐也“畢畢剝剝”地燃燒起來。

  溫莎俱樂部

  露天的草地是最好的享受咖啡之地。比起任何屋檐下的啜飲,在陽光下品味咖啡是一件讓心靈愉悅的事情。有時候,人們像孩子一樣赤足在草地上走來走去,去拿一片印着大象腳印的餐巾紙或者拐到一旁的小雜貨店揀些精緻的非洲物件把玩。服務生蘇珊和雜貨店店員奧利亞和我成了朋友,有些日子不去,他們都會驚歎我的頭髮又長長了,新穿的衣服如何漂亮。

  鏽釘的老闆娘是一個富態的英國女人,高大的身材、捲曲爆炸式的頭髮、爽朗的笑聲,讓她看起來和聽起來都渾身充滿了活力,享受她快活的問候是我們在鏽釘的一道開懷甜點。鏽釘提供各種“鏽釘特飲”,什麼“綠釘子”、“釘子日落”、“釘子記憶”,常常讓不善飲卻好飲的果兒醉了又醉。

  比起開闊明朗的凱倫,鏽釘小巧精緻,咖啡館建在高處,有錯落的草木,修剪整齊的“九重閣”花樹,還有越過籬笆後一片不小的遛馬場。有時候,園子裏兀然搭起一個巨大的帳篷,歡呼聲從帳篷裏爆發出來,那是一羣男人聚在一起看本賽季的英式足球賽。

  我們“偷來的”一處伊甸園是凱特瑪麗,位於茶園附近的山區,是一傢俬人俱樂部,也提供住宿。門口種植的鈴蘭爬滿了屋頂,金黃色的花朵垂下來隨風輕擺。小小的山坡望下去,一條淺溪流把咖啡園和外面的茶園和玉米地天然隔開,園子裏放了一個鞦韆,成了許多孩子笑聲的收藏地。

  呼嘯的荊棘咖啡花園是散落在草原上的一顆明珠,放眼望去是廣闊的大草原和散佈在草原上平頂的荊棘樹,幸運的人還曾看見過遠處徐徐走過的長頸鹿。一年中,草原一半的時候是金黃色,一半時間是蔥綠。草原的盡頭是連綿起伏的恩崗山脈,彷彿五指張開撫摸着這片城市中心絕好的風景。在呼嘯的荊棘看草原上的日落,是我和果兒的夢想。

  遇見世界最古老的咖啡禮儀

  埃塞俄比亞是咖啡的故鄉。2004年回國,和果兒一起先飛埃塞,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逗留了好些時光。亞的斯亞貝巴的中文意思是“鮮花之城”,旅遊手冊上寫着:“這個城市能讓你享受到一年13個月的陽光。”亞市的早餐讓人迷戀。我這個從來就沒有喫早餐習慣的懶人,每天一被耀眼的陽光叫醒,就拉着果兒去旅館對面的一家小咖啡館喫早餐。意大利人當年殖民過這個城市的印記留在了這個咖啡館,它有着一個非常歐洲的名字,鮮榨的果汁、新鮮出爐的牛角麪包以及無與倫比的咖啡。整個上午,咖啡館的人都是滿滿當當的。去了兩次,就有美麗的埃塞年輕人像熟人一樣衝我們微笑着打招呼。在這裏享受一個幽靜漫長的Branch(中午餐),成爲我們在亞市生活的一半主題。

  精緻小巧的鏽釘咖啡館

  在亞市,認識了我最好的非洲朋友阿姆薩。阿姆薩的家庭曾是當地旺族,後來在一次政變中,他們失去了父親、住所和一切。如今一大家子人住在城裏租的房子裏,拍攝照片搞藝術的長兄是一家之主。

  某一日,在她的盛情邀請下,我們去了她家,遇見了世界上最爲古老的coffeeceremony———咖啡儀式。

  因爲是屋子裏最年長女性的緣故吧,阿姆薩的姑姑主持了整個咖啡儀式。她特意拿出一條傳統頭巾披在頭上,在一塊小毯子上放好了所需要的器皿。咖啡豆已經自家烘焙好了,不懂英語的姑姑一邊用手研磨着豆子,一邊用女孩子般靦腆的微笑和我們交流。煮咖啡的壺是土陶製的,樣子好像傳說中的阿拉丁神燈,埃塞人認爲只有炭火加土陶才能煮出最香的咖啡。

  小香座上點燃的松香散發出沉醉的香味,咖啡慢慢加熱也開始生香,整個屋子瀰漫着香氣,對於埃塞人,一切是從聞香開始的。

  第一道咖啡煮好了,把咖啡倒在各個小杯子裏,姑姑先給我們的小杯子里加了好幾勺糖,頭杯給了客人。埃塞人喝咖啡並不加牛奶,只是放很多的糖,有時候,他們會採摘路邊隨處可見的迷迭香草葉,洗淨後摘一小片放在咖啡中,兩種物質融合也會散發出奶油般醇美的香味。

  還有一樣東西是咖啡禮儀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己用小屜鍋在炭火上爆出的爆玉米花。喝着黑咖啡,放一顆爆米花在嘴間,整個埃塞的時間都在這一道咖啡中靜止了。

  埃塞咖啡喝三道,每一道都有自己的名字,一道比一道味淡。阿姆薩告訴我們,去鄰居家,進門第一句話就是問咖啡喝到第幾道了,如果已經是第三道,客人就會很沮喪地搖頭走掉,如果正趕上頭道,那不用招呼他們就會盤腿坐下來上一杯。

  服務生是快樂的一羣人

  在埃塞,咖啡禮儀如同家常便飯隨處都能遇見,即使在國際化的五星級酒店———喜來登,大堂的一角也有漂亮的埃塞女人在做咖啡禮儀,招呼着南來北往的客人爲最好的咖啡停留。

  對於咖啡,埃塞人是驕傲的,他們無不認爲自己國家生產的咖啡豆是最好的咖啡豆,而自己在家煮的咖啡是最好的咖啡。

  咖啡是非洲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在最偏遠的東非大裂谷深處,還是在馬賽人遊牧的馬賽馬拉大草原,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你總是能聞到咖啡的香味,並尋香而去,停留、品味,用一杯咖啡來雕刻那些無盡的非洲時光。

2015-04-28 17:28:43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