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應該要怎麼品嚐?

作者:咖啡沙龍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06-29 08:20:08

  一、酸:酸味主要由舌頭的兩側來感知,我們喝一口咖啡之後,讓咖啡經過舌頭兩側來感受酸味的刺激程度。咖啡出現酸味的原因可能是因爲咖啡豆特性影響,比如耶加雪啡、摩卡等非洲出產的咖啡,多是以果酸爲主。

  因此咖啡中帶酸屬正常,但這裏的酸應該是那種酸甜的柔酸,而非入口讓人皺眉的刺酸,倘若出現刺酸,則可能是因爲咖啡粉過多,或是製作時間較短,水溫太低或是粉太粗。調整的方法則是減少粉量、或是加長時間,或是提高水溫,或是將粉稍細研磨。

  二、苦:苦味由舌頭的根部感知,咖啡經過舌根時,所受到的刺激程度就是咖啡的苦度。與酸相同的因素之一則是咖啡的苦也與咖啡豆的特性有關,比如:曼特寧咖啡是出了名的低酸咖啡,苦點較高,倘若您喝到咖啡屬於曼特寧,苦點較高也屬正常。

  當然這裏的苦也是有講究的,並非苦的皺眉,而是苦點正且乾淨,導致咖啡苦點較高的因素是,水粉比例不對,粉量過少,水溫太高,時間太長,調整方法則是反其道而行,進行調整即可。

  三、甜:甜味通常是分爲兩種,第一種是咖啡入口則甜,由舌尖感知,話都這樣說,但老實講,陳磊覺得用舌尖來感受咖啡的甜還是相當有難度的,畢竟咖啡中的甜味本身就較微弱。

  我們可以感知咖啡的甜則是另一種方式,即,所謂的回甘。咖啡喝完之後,從喉嚨處的回甘,我們倒是比較容易察覺到。咖啡的回甘也是考量一杯咖啡好壞的標準之一。

  四、醇厚度:醇厚度其實也是一杯好咖啡的參考標準之一,咖啡如果只是酸、苦、甜達到了一個平衡,喝到嘴裏卻感覺很水,那麼這杯咖啡同樣不能算是一杯符合標準的好咖啡,水水的咖啡喝起來還是會不舒服。 陳磊:咖啡

  醇厚度的理解陳磊稱之爲質感,也就是咖啡在口腔裏的質感是厚實還是水水的感覺。影響咖啡醇厚度的因素則是咖啡的濃度,因此,我們也是可以依據這個原因來調節咖啡的醇厚度的。

  五、澀:澀味在口腔裏的表現是喝完之後,嗓子不舒服,會有發乾的感覺,曾聽一位喝了有澀味咖啡的朋友說,被鎖喉了。澀味的出現可能有幾個原因,可能是咖啡豆烘焙的原因,也可能是咖啡製作方面的原因。咖啡豆烘焙方面的原因陳磊就不說了,畢竟陳磊確實沒有烘焙過咖啡豆。

  從咖啡製作方面來講,咖啡出現澀味則是因爲咖啡萃取過度了,也就是說咖啡製作過頭了,這就像是把肉煮久了之後,會出現肉煮老了一樣的感覺,咖啡煮久了就會出現澀味。調整的方法則是降低時間、降低水溫、加粗研磨。

  六、雜:雜味在口腔裏的表現是喝一口咖啡之後,在嘴裏的感覺很亂,比如一杯咖啡又酸又苦,這就是雜味的表現,雜味確實不太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咖啡入口後感覺味道很亂,口感不乾淨。

  雜味的出現有兩種情況,第一種跟澀味一樣是製作過頭了,萃取過度會導致有雜味的出現。另一種情況就是製作的時候咖啡粉萃取不均也會導致雜味的出現,最容易出現雜味的手工沖泡咖啡,澆水不均會導致咖啡萃取均,有些也方的咖啡粉萃取過度了,有些地方卻萃取不足,最後呈現的咖啡味道很奇怪。

  七、香:如果一杯咖啡注意了調整了上述的六個問題,那麼一杯咖啡基本也就符合標準了,至於咖啡的香氣在咖啡製作環節上影響並不大,主要受咖啡生豆品質、咖啡烘焙水平及咖啡豆的新鮮程度的影響。

  但香氣確實也是衡量一杯咖啡好壞的標準,咖啡入口後,看香氣的豐富程度,是否能充滿整個口腔,還是隻有嘴的前半段有香氣,後半段的香氣斷層了。然後,從口嘴裏吸氣閉上口腔,從鼻子裏往外出氣來感受咖啡的香氣。最後就是看咖啡香氣在口腔裏存留的時間長短了。一杯好的咖啡,重氣的持久力較長,陳磊喝的咖啡通常香氣持久力能達30分鐘左右。

2014-06-11 09:55:43 責任編輯:咖啡沙龍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