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三百年 咖啡在歐洲發展的歷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11-22 01:03:15

  歐洲人都喝咖啡,但知道自己這習慣始自何時,惟有奧地利。相傳是入侵奧地利的土耳其軍隊戰敗撤退時,扔下了兩袋子咖啡,維也納人嘗一嘗,味道挺好,於是咖啡便在奧地利流行開來。據說這是1687年的事。

  三百年來,奧地利人不單一日三餐,飯後必飲一杯咖啡,平時也把咖啡當做飲料,就像中國人喝茶。中國人有茶館,奧地利人便有咖啡館。這以大城市最多,街頭巷尾,只要咖啡香味飄來,尋這香味一找便是一家咖啡店了。

  這些咖啡店是最特殊的一種店鋪。置於一兩間小屋,皆爲一樓,不尚裝修,只是一些小桌小椅而已,桌上甚至連瓶花也沒有。但惟一不能缺少的是一些報夾,都是當日報紙。然而這是奧地利人最喜歡的地方。閒時進來一坐,要杯咖啡,從報上看看當今世界發生了哪些事,或者讀書、寫文章、閒談、打牌……咖啡館像個世間空地,隨便在裏面做些什麼都行,只是不能唱歌、跳舞、大聲喧譁,也就是不能影響別人。因爲這空地是一塊社會的空間。

  這空間給人的印象總是消閒、輕鬆、鬆散和寧靜。人坐其中,東一個西一個,儘可能相互拉開距離。享受安寧也享受孤獨。在這種充滿驚濤駭浪的大城市中,一邁進咖啡館,便如小舟駛入避風港,耳根清淨,肌肉鬆垂,神經舒暢。早晨太陽從東邊窗戶探進頭來,黃昏時跑到西邊的窗口揮着金色的手告別,這便是咖啡館一日裏僅有的變化了。它籠罩着一種特有的慵懶的氣息。這對於天性散漫的奧地利人,也許再合適不過的了。

  但在一個世紀之前,咖啡館並不這般瀟灑。那時人們住房窘迫,咖啡館便成了衆人共有的活動場所,結交朋友,洽談生意,作家寫作,甚至密探接頭,都在咖啡館裏;有些咖啡館由於某種職業的人常去,久而久之,真有點"專業性"了。像維也納政府大機關所在地的"中央咖啡館",就是當年政治家們的社交場合。還有一些咖啡館則是作家、畫家、音樂家、舞臺明星、編輯、記者們等經常流連的地方。許多名人軼事與緋聞便同歷史一起留在咖啡館裏,併成爲這些咖啡館今天沾沾自喜的一種榮耀。

  皇宮後門街角那家古樸沉靜的咖啡館,相傳20世紀曾是作家與出版商聚集之地。一次,某出版商看中一位窮作家的作品,約他在這家咖啡館裏商談價錢,這位窮作家正在林茨。他必須乘火車趕來卻買不起全價車票,只好付了一半車費,到了維也納車站便打電話向咖啡館老闆求援。他是這家咖啡館常客,老闆立即派人去付了另一半車費,接他回來。這樣他的書就出版了。這個故事在文學界和咖啡館裏流傳至今,可見咖啡館對作家的必不可少。

  往事去矣,人們改換了生活方式,家中居住寬綽,社交場合也愈來愈多。但人們仍不丟棄咖啡館,由於它的鬆弛安謐,古樸自然,而且保持着往昔生活那種富有魅力的氛圍。今天,走進這些咖啡館,依然看到那些看報讀書、寫寫弄弄、或者擺牌下棋而消磨時光的人們……咖啡館不改老規矩。一杯咖啡可以坐上一天,決不會因爲杯空碗淨,請你出去。餓了可以叫些小喫飽腹,爲了使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在昔日,一位常客如果喜歡某個座位,可以聲明這個座位是他的專座。老闆便在桌上放個小牌子,寫上姓名,別人就不去坐了。這個老規矩今日依然嚴守不怠。如今在維也納一些咖啡館裏,常能見到一個靠街臨窗或者可以環視四周的好座位前,立一個小紙牌。不會兒,就會有一位老人神氣十足坐到自己獨享的固定座席上。倘若他服裝式樣老舊,看上去便活靈活現一幅昔日的風情畫了。

  古老的文化不只爲了歡賞,更是爲了用來享受的。

2015-07-27 17:37:2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