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咖啡的器具 滴濾咖啡之Kalita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17 22:54:24

  濾紙沖泡在意式咖啡大行其道的今天,似乎已經被人遺忘,同時因爲濾紙沖泡沒有虹吸那麼觀賞性,也沒有法壓壺萃取咖啡那麼濃郁,所以現在真正喜歡濾紙沖泡方式的老饕鳳毛麟角了。

  不過,濾紙沖泡法卻是我日常必修課之一。

  原因有3:

  1、濾紙沖泡對於咖啡豆及相關技巧的把握要更充分,更全面,不同地區不同烘焙度的咖啡,採取的研磨粗細、水溫、燜蒸時間、燜蒸動作、水流速度、水流高低……都有非常多的學問,這要靠日常積累和不斷學習才能慢慢領悟。

  2、濾紙沖泡過程,更體現了東方的“禪意”,記得剛開始學習這個沖泡技巧時候,曾經無數個夜晚獨自在練習“水流”,一練就是2--3個小時,練習了技巧之外,也找到了心靈的寧靜。

  3、濾紙沖泡,更像是中國書法,運氣,站姿都要“正”,相信經歷3分鐘左右的如此運動,對身體也非常有益的。(呵呵,愛屋及烏,再說下去,要神化了)

  好了,我們開始吧:

  一、準備器具:手沖水壺(要容量在1L左右,便於把握;壺口細長適合均勻出水;)、新鮮咖啡豆(最好單品咖啡豆)、磨豆機(小飛鷹足矣)、量勺、濾杯(放置濾紙之用,單眼叫Mellita、雙眼Silifor、三眼Kalita)、濾紙(配合不同濾杯濾紙也不同)、玻璃咖啡壺(耐高溫爲上品,同時壺壁上應有刻度,以方便沖泡)、電磁爐(加熱不鏽鋼水壺水)。

  二、準備過濾水加熱(衝咖啡一定要軟水)

  三、再等待加熱過程中,開始磨豆。一般來說我採取25克兩杯的量來沖泡,這次用的是夏威夷KONA,所以研磨定格2.5。

  四、將濾紙對摺(避免濾紙受潮後撐破,同時讓濾紙更好貼合),準備乾溼兩塊毛巾。

  五、將濾紙加到濾杯上,濾杯在玻璃咖啡壺(壺下墊上乾毛巾,避免降溫),上放穩加入適量咖啡粉(輕拍濾杯,使咖啡粉水平,如爲避免水流橫向亂流,可在咖啡粉中挖小洞)

  六、水大概加熱到95攝氏度左右,停止加熱,保留水的含氧量。到少許熱水,溫壺先。(個人不建議淋溼濾紙)

  七、倒掉溫壺的熱水,立即“燜蒸”(即讓新鮮的咖啡粉充分與熱水接觸),如果此時水溫合適,同時咖啡粉夠新鮮的話,燜蒸後的咖啡粉膨脹1-2倍,同時產生“饅頭”的隆起,此時咖啡粉受熱水影響在排出空氣,請密切關注排出空氣是否過大,如果是,那麼有以下可能性:a 咖啡特別新鮮;b rib不夠深,或濾紙溼了 c 水溫過高 d 其他

  燜蒸要點:1、水流快速完成潤溼咖啡粉的動作,以滴下5滴咖啡爲宜,如果水量控制不好,就達不到燜蒸的目的了。同時水流按照一個方向由內而外旋轉(右手持壺以順時針爲宜)。燜蒸完成後,水壺可以視環境溫度高低,放在溼毛巾上降溫。

  ·燜蒸大概20--30秒完成,請注意,如果隆起的“饅頭”開始下陷趨勢,那立即結束燜蒸,開始第一泡。

  ·此時溫度大約95度

  八、分兩次注入熱水,注意水流按照一個方向由內而外旋轉(右手持壺以順時針爲宜),這樣可以保證熱水充分與咖啡粉接觸,以達到完美萃取的目的。

  ·此時水溫大概88度左右

  ·注意咖啡表面泛起的crema的顏色,如果顏色暗黑,或蒼白就代表需要關注咖啡的新鮮,水溫的高低,環境溫度的高低,咖啡粉的粗細等因素了。

  ·注意咖啡壺中的咖啡量,及時中心收水,滴濾咖啡的特點是清而不淡,所以合理的萃取尤爲重要。

  九、完成沖泡時以咖啡未完全滴盡爲宜(最後幾滴肯定萃取過度,過澀),此時咖啡溫度爲76--78度爲宜,由於是空調風下量溫,所以呈現74度多,不過,此時加快品嚐速度,一樣可以品嚐到完美的Kalita式咖啡。

2015-07-29 17:32:4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