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品流年 咖啡的味道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7-01 06:46:37

  “咖啡如人生,黑白灰色,調配平衡;咖啡的味道,苦中有甜,滋味百變。”海口姑娘鄭一筠對咖啡有着獨到的理解,對她而言,咖啡是過濾喧囂和浮躁、保持寧靜的心靈伴侶。

  因爲酷愛咖啡豆,鄭一筠被朋友們親切稱作“豆豆”。少女時代的她,喜歡品味咖啡濃郁的香氣,養成了每天必飲的習慣;大學畢業工作後的她,每天用一杯咖啡作爲自己閱讀思考人生的伴侶;再到後來,不願面對沉重的生活,她選擇放棄了工作將自己全部身心都投入用來開辦咖啡館,結緣咖啡,讓她的內心歸於平和。

  11歲的咖啡香揮之不去

  11歲那年,在海口長大的鄭一筠初次接觸到了咖啡,“那時,母親會偶爾在早上爲我們準備海南最純粹的手衝黑咖啡,再加上牛奶和糖,配上油條或包子,那是我印象中非常豐盛的早餐。”鄭一筠說,每一次品嚐,似乎能感受到瀰漫在空氣中濃郁而獨特的香氣。

  家庭的影響讓鄭一筠從小喜愛咖啡,少年時代的她也對喝咖啡形成了一種習慣甚至有些依賴。“我們家裏人都愛喝,有時父親出差也總會帶回一些咖啡及興隆本地的咖啡, 一家人與親朋好友經常圍坐在一起喝咖啡。”上大學,她從每月的生活費當中抽出錢來買咖啡。“早上起來配上點心喝一杯,午睡起來再喝一杯。如果每天不喝上兩杯,感覺一天好像都少了些什麼。”

  大學畢業後,鄭一筠進入政府機關工作,有穩定收入,她沒有像其他女孩子那樣有購物買衣服化妝品的開銷,反而把自己的工資都用來尋找不同品質的咖啡。“比如接觸到了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深深愛上了這種濃郁、香醇、回甘。”

  優雅音樂、拇指書香和慢調生活是她的理想,與身邊人忙忙碌碌奔波的想法所不同,她把享受咖啡當成樂趣,開慢調的咖啡館成了一種夢想。她覺得“女人能開一家咖啡館是件帥氣、浪漫的事。”

  後來鄭一筠從機關辭職去了外企,又從外企跳槽國企。無論走到哪裏,一心念的還是自己的咖啡夢。

  在她看來,咖啡,只需要裝在那麼一個小小的玻璃容器裏,在寂寞的時候,一個人靜靜品味,便可以在孤獨之後重拾希望。咖啡或許不能讓人激情飛揚,卻能讓人懂得沉思中的妙趣。

  毅然辭職構築夢想

  鄭一筠喜歡一邊喝咖啡一邊讀書,她家書房十幾個書

  架上擺滿了書,臥室的牀頭也到處都是書,加起來數千本之多。

  2008年,看完了一本名叫《財富自由》的書,鄭一筠內心突然湧起了一種衝動:把現在的工作辭掉,把曾經的咖啡夢想追回來。在企業裏奔忙的她這一次徹底卸下了思想包袱,離開了現有的工作崗位,開始勾畫一座屬於自己的咖啡館藍圖。

  她到處搜索所有關於咖啡的書籍,購置了專業手衝咖啡設備。溫杯、磨豆、組合器具、轉移豆粉、溫壺、悶蒸、沖泡、裝杯……所有環節一次次的嘗試後,她開始邀請朋友們來家裏品嚐手衝咖啡。

  僅僅是尋找高品質的咖啡原材料,就讓鄭一筠忙活了好幾年。“兒時是單純的喜歡,一旦付諸實踐自己來製作,發現自己也不是那麼精通,只有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嘗試。” 從普羅大衆的卡布其諾、拿鐵拉花,到專業咖啡人士喜歡的手衝單品,她一直在尋找口感最佳的咖啡,走高端咖啡路線,與她打過交道的供貨商分佈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先用手捏一捏,感覺一下是否實心,然後靠近鼻子聞一聞香氣是否足夠,最後再抓一兩顆在嘴中嚼一下,如果清脆有聲、齒頰留香就是上品。在購買單品咖啡豆時,要注意每顆豆子的顏色、大小、形狀是否相似和有無瑕疵。豆子大小均勻、瑕疵豆比例少則爲上品。”她對當年苦尋優質咖啡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

  除了好的原料。在她心目中,一杯好的咖啡,一半是味道,另一半則是感覺。她覺得,這份味道與感覺,只有經過親手煮制,再依照自己的心情做出不同的花式,伴着夏日暖陽的悠閒午後細細品味,才愈發香濃。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對咖啡技藝癡迷地磨練了3年之後,海口新埠島一家咖啡館轉手,鄭一筠立即接了過來。“只要不虧錢,能學到製作咖啡的技術,結識一幫喜愛咖啡的朋友就足夠了。”

  咖啡館位置偏僻,剛剛接手時客人稀少,爲了節約成本,她既當調配師,又是服務員,“我只願做專業的純手工咖啡,沒生意時,就自己在咖啡館裏畫畫、看書、上網,最重要的是能夠自己給自己親手製作一杯咖啡。”

  跑半個中國尋靈感

  鄭一筠喜歡結交各行各業的咖友,她會常常與客人交流咖啡豆的知識。在店裏擺出不同產地的咖啡豆 ,讓客人們觀察它們在“豆相”、色澤上的不同。烘焙度淺則酸,深則苦,二次烘焙能去掉酸和苦澀……她帶着朋友小口小口地嗟品,並解說每款的不同風味。

  朋友們也喜歡店裏文藝風格的設計,五顏六色貝殼背景下的茶桌、各種各樣造型迥異的咖啡杯、馬克杯,根據客人年齡身份不同而設計的爵士樂、英文經典、藍調、書時光等主題音樂。她一直認爲“客人喜愛的咖啡館,不僅僅是喜歡咖啡,更是喜愛咖啡館獨有的沉澱下來的文化。”

  早期的咖啡館就是說文學的地方,在她心目中,想在海口把她的咖啡館做成一種文化,以咖啡爲主線,音樂、繪畫、讀書等文化的元素爲輔線,讓更多的人來咖啡館享受這份悠閒之中香醇的咖啡交流文化。

  去年,她把自己的想法與3位親密的老同學訴說,同學沒有猶豫,志同道合,立即拍板決定與她合作,聯手打造一個她們共識的新的咖啡“王國”,並十分信任地讓她全權肩負起了新咖啡館的管理和經營。

  建一家全新咖啡館的夢想啓動了,她開始在全中國有高品質咖啡館的地方考察,浙江、上海、雲南、北京、哈爾濱、廣深港、福建等地區的特色咖啡館,她用兩個月的時間跑遍了幾乎大半個中國,有時一個人一天泡在6家咖啡館裏。回來後,她在海甸島着手開了一家新咖啡館,對細節的雕琢也更加嚴苛。“在烘焙後三到五天的豆子是最香的,一定要將咖啡豆的最佳時間製作出來的咖啡與咖友們分享。”

  而作爲海南人,鄭一筠還時常想把海南本土的咖啡文化通過咖啡館呈現給外地來的顧客們。“現在也會有意地去興隆、福山這些地方尋找屬於海南本土高品質的咖啡。”

  在咖啡中優雅從容

  “身心的健康是最重要的,爲此我學了心理學,最大的才能就是自我減壓吧!”任何情況下,鄭一筠都能保持着鎮靜自若,微笑地看待生活的點點滴滴。

  閒暇之餘,熱衷公益事業也讓鄭一筠心靈越來越淨化。多年前開始,她就做起了義工,曾多次前往海口、文昌等地的麻風村,給那裏的康復老人打掃衛生、做飯,給老人們送去一些年貨。有時,坐在自己開設的溫馨咖啡館裏,鄭一筠會一手拿起畫筆,一手端起咖啡,描繪自然清新的畫作。有時,她還會請作家來咖啡館做圖書交流會,她說,咖啡就是一種情結,可以淨化心靈,豐富文化思想。她想要一杯極致的咖啡、一篇極致的文字、一幅極致的畫作,吸引更多愛咖啡、愛文學、愛藝術的人。

2015-08-07 12:12:00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