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中的靈魂 精品咖啡豆介紹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豆 > 2024-11-22 08:00:53

  一杯咖啡的精髓是什麼呢?咖啡顧名思義咖啡的原料是最重要。製作咖啡的主要原料是小而圓滾的深褐色咖啡豆、在研磨機中悄悄地散發出芬芳的清香,注入杯中呈現出美麗的琥珀顏色,這就是一般人對於咖啡非常深刻的三個印象。當您在探索咖啡的歷史及其風姿的同時,您也可以看到那正受到熱帶陽光愛撫而綠葉閃爍的咖啡樹。它有着近似茉莉的小白花,其果實由綠而黃綠、最後變成紅色,咖啡豆正是它果實裏的種子。

  若您能到咖啡豆的精製廠看看,您一定可以看到那被稱爲咖啡櫻桃的紅色果肉與已去除掉內果皮及銀皮的新鮮而青綠的咖啡生豆。這就是出口用的咖啡豆。咖啡的果實初生時呈暗綠色,歷經黃色、紅色,最後成爲深紅色的成熟果實。深紅色的咖啡果實外觀上非常迷人,那豔麗的深紅色彩便是它們華麗的外衣。正常的果實內包含一對種了,這對種子就是“咖啡豆”。經過專業烘焙之後研煮,再加入各式調味料,風靡全世界咖啡豆就此誕生了!

  全球的咖啡種類共分70餘種,中國主要栽培當中的3~5種。①小粒種,又名阿拉伯咖啡,原產埃塞俄比亞,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有栽培。灌木,高4~6米,基部分枝多;葉薄革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全緣或呈淺波狀,頂芽爲葉綠色或古銅色,故有綠頂咖啡和紅頂咖啡之稱。花白色,果實多而較小,種皮較厚,容易與種仁分離。品種較多,品質優良,氣味醇香,產量中等,耐寒,耐旱,但抗病力弱。②中粒種,又名甘弗拉咖啡,原產非洲剛果熱帶雨林內,在南北緯10°之間的低海拔地區均有分佈,主要產區爲東南亞各國。中國主要栽培於海南島,雲南西雙版納曾有少量種植。常綠小喬木,高5~8米,分枝高,葉片大,厚紙質,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邊全緣或呈淺波狀。花白色,有時微紅,結果多。果扁圓形或橢圓形,成熟時紫紅色,果皮、果肉、種皮均較薄,種皮與果皮不易脫落。本種根淺不耐旱,枝條柔弱,最忌大風,但抗病蟲害能力強。產品味濃而香,刺激性較強。③大粒種,又稱利比里亞咖啡,原產非洲西海岸利比里亞的低地森林,廣植於熱帶低海拔地區,中國海南島有少量栽培。常綠喬木,高達10米,枝條擴展。葉厚革質,大型,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邊全緣。花白色,結果少,一般一節只有3~6個。果實大,成熟時淡紅色,果皮和果肉硬而厚。主根粗長,耐旱,抗風,抗寒力較強,但抗病力弱,最易感染葉鏽病。產品味濃而熱,刺激性大,品質較差。

  市面上流行的咖啡主要爲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和羅布斯塔(Coffea Robusta)這兩個原種。前者價格較高,後者價格較低,所以多被收購作爲即溶咖啡的原料。阿拉比卡種咖啡生豆與羅布斯塔種咖啡生豆的外形對比起來看,區別相當明顯。阿拉比卡長、扁、完全一些,偏綠;羅布斯塔混圓一些、厚一點,顏色白一些。這兩個品種的咖啡樹,都需要充足的陽光和水分,阿拉比卡咖啡樹喜歡15~24℃的季節性氣候,羅巴斯塔咖啡樹喜歡溫暖的赤道氣候,該地帶氣溫穩定在24~29℃範圍內,氣溫降到零度以下,兩種樹都會受凍而死,火山土壤是咖啡樹最喜歡的土壤,它能提供咖啡樹生長的幾乎全部養分。除了必要的溫度,溼度,海拔也是咖啡生長的一個重要指標,羅巴斯塔一般種植於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地,而阿拉比卡則適種於海拔800~2000米的高地地區。

  熟悉咖啡的你們,看完該文章後應該對——咖啡豆更加深認識了吧?要做一杯好的咖啡,少不了優質的咖啡豆,優質的咖啡豆源自於肥沃的咖啡豆生長環境跟出色的烘焙技術。這就是咖啡中的靈魂。

2015-09-07 16:24:5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