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11-21 23:08:50
回想自己這半生喝咖啡的經歷,也算可以印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句老話了。想當年念中學熬夜讀書(課外書),就只是衝杯速溶咖啡,下很多的奶精、很多的砂糖,這就已經覺得十分幸福了。
那時若要講究,頂多是一個牌子的速溶咖啡與另一個牌子的優次而已。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多了點寫稿打工的收入,買一臺百靈牌電動蒸餾咖啡機,喝磨好封裝的咖啡粉,更是氣派。每天晚上,都有宿舍裏的同學聞香而至,人手一杯,一邊抽菸一邊牛飲,閒聊整夜,深深感到這纔是青春該有的幸福。畢業之後,我又試過方便快捷的電動濃縮咖啡機、沉甸甸的金屬摩卡咖啡壺以及專門請人打製的長柄土耳其式咖啡壺,同時省去糖、奶,自己用手磨豆,只差沒有學人炒咖啡而已。自以爲閱盡人間無數,於是返璞歸真,每天使用法式濾壓玻璃壺(FrenchPress);夠了吧,這樣就夠好了吧。
直到在日本摸進一家巷角小店。那家店的侍應便是老闆本人,一臉嚴肅地走過來,正色警告:“我們只有咖啡,沒別的飲料;也沒有糕餅,只有配咖啡的小餅乾。這樣行嗎?”這時才發現店裏儘管坐了兩三桌客人,但沒人說話,幾乎全像祈禱般安靜,全神對待眼前一口小白杯,沉默恭謹。這家店不像別的日本咖啡館,全店禁菸;亦不像所有我們熟知的咖啡店,沒人暢談大笑,場面好比教堂。再走出去便是失禮了,面子掛不住,於是硬起頭皮點單。侍應兼老闆面無表情地走回吧檯後面,掛上圍裙,變身成一個不苟言笑的咖啡大師,開始煮水磨豆。對不起,我忘了說他在磨豆之前還得量豆,用一個小秤,仔細斟酌,光是這麼測量合宜的豆子分量,就好像過了一整個下午。終於,水燒開了,大師預備烹煮,辦法是傳統的人手衝調,以絨布滴漏。其中手續繁複,比如說倒進濾布里的咖啡粉,要用小匙在中間壓出一個小洞,目的是讓咖啡粉更有效率地吸收熱水。然而,“效率”二字絕對不能形容這個儀式般的程序,因爲這種衝調方法不簡單,不能只注一次水,而是等吸飽了水的咖啡粉在佈網內脹起,悶蒸三十多秒。待粉團中央凹陷,這才二次、三次地注水。與此同時,這位連氣都不敢輕喘一口的老闆還要跳舞般一路倒水一路旋動身體,用繞圈的方式朝咖啡粉注水,是爲了讓咖啡粉全面吸收熱水;整個身子跟着轉,則是因爲單憑手腕的話,水注得會不穩定。除此之外,還得注意手肘提起的高度,以及注水壺與濾網之間的距離。
約摸過了半小時,我的咖啡來了。我知道這是近年新興的潮流,據說是鑑賞咖啡的至上之道,從美國到香港,都有人走上這條終極的咖啡小徑。但我不曉得是不是每個地方都會像日本這樣,把喝咖啡變成如許神聖肅穆的儀軌。我也幾乎忘了那杯咖啡到底有多好喝,我走出這家店的時候卻額頭出汗,仿如經歷一場考試,遇上戶外吹來的晚風,才感到呼吸的恢復。
日本人總是傾向於把各種事情變成一種神聖的儀式,例如茶道。而茶道,大家都說重要的並非茶味,卻是圍繞着它的種種程序與心態。與此相反,手衝咖啡雖然也在日本發展爲近乎儀式的東西,從衝調師到顧客,人人虔敬嚴謹,但整套流程的結點還是放在最後那杯咖啡的味道上面;似乎之前的一切莊嚴,都是爲了味覺上至細膩至輕微的色彩變化。
話說回來,最古典的咖啡喝法,確確實實是個儀式。咖啡原產地埃塞俄比亞對待咖啡之規整完備,就是一種連日本人都要望塵莫及的祭祀。首先,他們會在你面前現炒生豆,是的,真是把成熟豔紅的生豆當着客人的面倒進鐵盤,用炭火輕輕焙炒。這是埃塞俄比亞式咖啡先聲奪人的絕活,不必親自跑到非洲,在某些大城市的埃塞俄比亞餐館就能見識這種奉客之道。這可以想象,如此絕無僅有地從頭開始,你對咖啡香氣的領會將是何等圓滿,那股輕煙由淡轉濃,至爐火處漸漸向四周輻射。這杯咖啡未曾真個入口,便已叫人自醉。豆子輕焙,火候就和當前流行的手沖泡法一樣,講究花果香味的釋出,保留了原豆微酸輕甘的本色。但下一個步驟卻又再度拉遠了它和其他一切咖啡飲用方式的距離,那便是磨豆了。嚴格地講,這不是磨豆,是杵豆。因爲他們會把炒好的豆子倒進一個窄口高身的石臼裏,然後用一根木杵插進臼口杵打咖啡。這麼原始的工序,其技巧難度要比機磨甚或手磨大得多,理由是力度不好掌握,若是重擊,幾下便能叫豆子碎成細粉,待會兒沖泡出來的咖啡就會萃取過度,苦澀難嚥。
令人尷尬的是沖泡這最後一環,竟然顯得有些反高潮。因爲埃塞俄比亞人還真是“煮”咖啡,磨好的咖啡豆直接丟進壺裏泡煮,雖然不是生水帶着咖啡煮開(他們會把咖啡粉倒進沸水之中),但壺底畢竟有明火旺燒,使人懷疑這會不會太過火。不只如此,我還搞不懂他們爲什麼要將咖啡倒出壺口,然後回灌壺中再煮,而且反覆再三,這豈不是煮盡一切咖啡香韻?聽說最懂得煮咖啡的埃塞俄比亞人擅長計時,能把這個過程控制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於我看來,確應如是,否則之前炒豆杵豆的工夫就都白費了。
不過,在這套古老的儀式裏面,沒有人會只把心思放在咖啡的口味,大家更在乎的是氣氛。我們在現代都會里的餐廳享用埃塞俄比亞咖啡,雖然也是賓主盡歡,但聽他們講,折扣已經打了許多。東非原鄉,女主人一天三泡,他們早上喝臨睡前也喝,客人過來串門時喝,一家人夜間圍爐休憩時更加要喝,咖啡還未走出非洲時就早已存在的人類交流方式,乃亙古不消的龍門大陣。我該怎樣想象和形容這未曾見過的場景呢?興許就似閩南潮汕,父老坐在一棵大榕樹下,紙扇輕搖,一壺功夫茶道盡古今多少英雄浪淘沙。
2015-09-11 18:07:19 責任編輯:未知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